返回

2025-02-21

威宁:“立体除虫”护青山

作者:赵庆能 何艳 时间:2025-02-21 阅读:266


 

护林员在林区对树木病虫害情况进行日常监测。(岳刚 摄)




工作人员利用洒水车喷洒药物对林区害虫进行消杀。(自治县林业局 供图)

  春风和煦,万象更新。2月18日,在威宁自治县国有沙子坡林场沙子坡工区,护林人员陈贵文一大早就和自治县林业局森林灾害防治站(以下简称森防站)的技术人员一起前往重点监测林区进行巡查。
  “咔嚓咔嚓……”
  陈贵文一连剪下几节松枝,一点一点仔细查看松针的颜色,并小心翼翼剥开松枝,寻找着什么。
  “这片林区去年发生过会泽新松叶蜂虫害,经过我们及时扑杀,树木长势一点都没受影响。”陈贵文看着眼前郁郁葱葱的森林,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2024年5月29日,在日常的巡林过程中,心细的陈贵文在林区的一支松枝上发现有会泽新松叶蜂幼虫存在,他立即一边带领工友在林区展开排查,一边向林场报告。
  “我们在发现会泽新松叶蜂幼虫的第一时间便向主管部门报告,之后森防站迅速和我们开展联合排查。”威宁国有沙子坡林场场长刘秉江介绍,通过排查,这次会泽新松叶蜂虫害发生面积达1万余亩。
  会泽新松叶蜂是华山松的主要食叶害虫,其取食华山松针叶,导致松树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使松树生长停滞,严重的会导致松树死亡。会泽新松叶蜂幼虫羽化后,迁飞能力强,会迅速扩散到周边林区并造成极大破坏。
  “我们收到沙子坡林场发生松叶蜂虫害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成立了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团队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制定了松叶蜂虫害应急处置方案。”自治县林业局森防站站长赵颖说。
  “治疗方案”确定后,一场“森林保卫战”迅速打响。自治县林业局森防站联合国有沙子坡林场组织力量,按照立体防治措施,迅速开展害虫除治工作。
  “沙子坡林场松树高大、密集,且集中连片,采取单一的除治措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我们采取了在树梢使用无人机喷洒高效氯氰菊酯、树冠中部使用洒水车加装高压喷头喷洒药物和在树下燃放苦参碱烟剂的‘空间立体’措施开展除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刘秉江说,防治过程中,除了除治措施空间上的“立体”,还做到了时间上的“立体”,即前期加强动态监测和排查,中期抢在幼虫羽化前加强消杀,后期加强防治效果监测。
  经过30余个日夜不停奋战,此次会泽新松叶蜂在羽化前被全部消杀,有效预防了会泽新松叶蜂虫害的蔓延和大规模集中爆发,守护了国有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
  近年来,威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扩绿、兴绿、护绿并举,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全县森林面积419.69万亩,森林蓄积量172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7.74%,其中松科植物资源238.37万亩。
  作为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自治县林业局加强了对全县林业有害生物的“人防+技防”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确保全域森林病虫害日常监测预报全覆盖,切实筑牢绿色生态防护墙。
  目前,全县已建立了完善的测报体系,有县级专职测报员3名、乡镇(街道)兼职测报员39名、村(社区)级兼职测报员83名,以及GPS 定点上报的固定样地9个。
  “依托国家级中心测报点,我们将全县392名天保护林人员和7233名生态护林员纳入测报体系,对全县森林实施全方位无死角动态监测,有力有效地保障了中心测报点监测的准确性、及时性。”赵颖说,由于高质量完成中心测报工作,有效守护了全县森林资源安全,威宁自治县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2024年度先进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称号。
  “我们将继续把森林资源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升生态底色、成色、亮色,持续开展林草资源保护,让乌蒙大地青山常在,奋力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得益彰。”自治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颜兴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