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5-04-29

当草海遇见太湖:“两山理论”的“双城”实践

作者:彭凯 时间:2025-04-29 阅读:192


 

威宁半程马拉松赛事


  20年前,在浙江省湖州市,一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点亮中国绿色发展的未来。
  如今,作为“两山理论”诞生地,被誉为“太湖明珠”的湖州市长兴县正以崭新的面貌诠释着“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和谐共生。而在千里之外的乌蒙高原,“阳光威宁 浪漫草海”,同样的绿色实践也在大地山峦的褶皱间绽放。
  在贵州威宁的草海之畔与浙江长兴的太湖岸线之间,一场关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对话正悄然展开。这两座跨越千里的城市,以截然不同的地理风貌与人文底蕴,在文、体、农、旅融合发展的赛道上竞相探索,绘就了一幅东西部协同创新的诗意画卷。
 
  生态与人文的交响:从“高原明珠”到“太湖廊道”
 
  威宁草海,这颗镶嵌在乌蒙高原的“生态明珠”,以30平方公里的湿地滋养着230种鸟类,成为全球黑颈鹤越冬的重要栖息地。当地将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等民族文化融入生态旅游,打造“避暑旅游季”的特色体验,让游客在候鸟翩跹间感受千年民族文化的脉搏。  
  而长兴太湖9号公路,则以34公里湖岸线为轴,串联起吴越文化遗址、唐代贡茶园与陆羽《茶经》故地,将“路景相融”的理念演绎到极致。9号公路沿线的“1314”浪漫路牌、仿唐建筑群太湖古镇,以及废旧矿坑改造而成的太湖龙之梦乐园,将历史与现代交织成一条“流动的文化长廊”。
 
体育与产业的协奏:慢行与激情的碰撞
 
  在草海,生态优先的理念催生了“静”态体验——湿地徒步、观鸟摄影、农耕研学成为主流。适时组织的马拉松、轮滑、拳击等赛事,结合高原特色农业,推出“高原小甜心苹果”“威宁土豆”等地理标志产品,让山水田园风光变景区、农产品变伴手礼。  
  反观长兴,一条公路激活了“动”态经济。环湖国际自行车赛、长三角穿越赛等赛事让公路化身“竞技场”,骑行驿站、露营基地、水上运动中心等业态沿路生长。2024年仅太湖龙之梦乐园便吸引游客1500万人次,衍生出“赛事经济+夜间文旅”的复合产业链。
 
  农业与旅游的共舞:乡土记忆与潮流IP的对答
 
  威宁的乡村文旅深耕“原生态”,彝家村寨的篝火晚会、苗绣工坊的手作体验,让游客沉浸于民族气息的乡土叙事中。草海周边村庄通过“农旅合作社”模式,将传统种植业升级为观光农业,水果采摘园、农家乐比比皆是,实现“一亩田三重收益”。  
  长兴则擅长用“微改造”点燃旧空间的新生命:在小沉渎村,废弃老宅变身网红咖啡馆,旧仓库成为新潮的碳素画室,就连公路驿站也设计成“策展型零售空间”,吸引年轻群体。社交媒体上,“环浙骑游长兴”话题阅读量破亿,县域自媒体矩阵将“公路游”塑造成长三角潮流IP。

未来展望:东西互鉴的“共富密码”
 
  两地的实践揭示了一条殊途同归的路径:威宁以生态保护为基,用民族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长兴以交通网络为脉,借产业融合激活全域经济。当下,草海正探索“低干扰开发”模式,计划引入智慧监测系统平衡生态与旅游;而长兴则通过99公里“大环线”规划,将发展红利辐射至全域乡镇,打造覆盖200平方公里的绿色产业集群。  
  当草海的芦花与太湖的银杏叶在东西部协作的风中相遇,它们共同书写着一个答案:生态保护不是发展的对立面,而是最澎湃的引擎,更是对土地基因的深度解码。或许未来某天,威宁的苗绣会出现在长兴的国潮市集,而太湖的茶香将飘入草海的民宿——这场跨越山海的“双城”实践,仍在继续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