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5-05-20

番禺·威宁:山海连心共筑健康路

作者:陈逍 时间:2025-05-20 阅读:158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番禺与威宁,一个毗邻着海,另一个山连着山。相距一千多公里的两地原本不会有太多交集,但在东西部协作暖风的吹拂下,如今却紧紧相连。自番禺区结对帮扶威宁以来,番禺区倾情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智力,全方位、多领域给予威宁支持和帮助。在卫生健康领域,番禺区认真落实“组团式”帮扶决策部署,持续加大帮扶力度,向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输送了一批批医疗专家团队,团队成员以“学科共建+技术平移+人才孵化”三维帮扶体系,在乌蒙山腹地书写了跨越千里的“山海情”,助力当地医疗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以“强学科”为龙头,力推技术革新与学科建设双突破
 
  5月15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工作座谈会召开。会上,“组团式”医疗帮扶团队成员卢登球、刘杰、黄永业、杨松海、梁翠媚、刘艳红、龙文君结合帮扶实践,深情回顾了助力威宁医疗发展的点滴历程……
  帮扶近一年来,帮扶团队成员重点在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临床技术、教学科研和等级医院创建多方面全方位进行指导,通过打基础、强框架、建机制,全面提升了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从到这里的第一天起,我就想,既然来了,就不能只是路过,我们不仅要填补技术空白,更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东院区副院长卢登球说,帮扶以来,团队紧盯目标任务、培训交流、问题短板、硬件建设等,大力争取帮扶资金、全力加强医院学科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医院科研发展、扎实做好“传帮带”,帮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例如助力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五个中心”建设全面完成,“三甲”创建等工作提质增效……
 
  以“授技术”为纽带,促进医疗服务水平持续巩固提升
 
  5月14日,在威宁自治县妇幼保健院产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产科主治医师刘艳红正带领科室医生和往常一样忙碌,通过“面对面”“手把手”的交流和指导,持续巩固提升科室医生诊疗水平。“通过业务学习、教学查房、手术带教、疑难病例讨论等多种方式,将番禺产科特色技术‘移植’到这里。”刘艳红说,帮扶期间,不仅指导开展了多种产前产后新技术,还培养出了熟练掌握复杂剖宫产技术的本地骨干。
  在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消化中心主治医师黄永业同样忙碌着:他正一边查看疑难病例,一边从不同角度分析患者病情,分享临床经验,传授诊疗技术。科室医生们也在分析和讨论中学习到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和“番禺诊疗方案”,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为未来诊疗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储备。
  “我们要做的是把技术基因植入当地的医疗体系。帮扶以来,我先后指导开展了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经口胆道镜检查术、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等多个县域新技术,让群众在当地就可以接受微创治疗。”黄永业说,帮扶期间,通过“师带徒”“点对点”教学,在科室内定期开展系列教学活动,重点培养科室骨干熟练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技术。
 
  以“传帮带”为核心,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走进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番禺区第五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杨松海正一边操作鼠标播放课件,一边向科室医生讲解如何使用胰岛素泵安全快速降血糖。“帮扶以来,把积累的经验融入到工作中,通过讲解临床思路、分析临床病例等,毫无保留地将诊疗理念和技术分享给这里的同事们,帮助他们提高临床诊治能力。”杨松海说,着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才是开展帮扶工作的初心使命。
  受益于“师带徒”的医生卯升恬感慨:“现在遇到疑难病例,我们能够有效应对处理,患者再不用辗转外地求医。”
  人才培育立长远。在威宁自治县妇幼保健院放射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梁翠媚正采用“理论精讲—案例推演—即时反馈”三维教学模式,开展新生儿呼吸窘迫影像学诊断培训。进行专业授课,对梁翠媚而言是家常便饭。作为跨院帮扶的“多面手”,驻点帮扶以来,梁翠媚每周辗转于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之间,通过开展理论授课、疑难病例讨论、操作技能培训及现场指导阅片等方式,将番禺先进影像技术植入当地诊疗体系。“希望通过实际工作,把自己的技术留在当地,把当地医生整体的诊疗技术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力争做到‘人走技术在’,争取留下一批‘带不走’的业务骨干。”梁翠媚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当地医生成长起来是番禺区医疗帮扶的核心。自帮扶以来,“组团式”医疗帮扶团队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及“师带徒”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为威宁培养了大批医生、护士和管理团队,着力打造稳定、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梯队。正如番禺区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龙文君所言:“每次手把手教学,都是为这里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
  从南海之滨到乌蒙腹地,番禺医疗团队用仁心仁术架起健康桥梁。截至2025年5月,帮扶团队累计开展新技术71项,完成县域首例手术23台,这些突破,让“大病不出县”逐步成为现实。
  山海情深,携手致远。随着两地协作持续深化,番禺医疗团队正将“输血式”帮扶转化为“造血式”发展,为威宁乡村振兴筑牢健康基石。正如卢登球所说:“我们留下的不仅是技术,更是扎根乌蒙的健康火种。”未来,这份跨越千里的医者情怀,将继续照亮威宁群众的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