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镇“春芝工作室”工作小记
记者 罗喜贵 张茜

周春芝和同事正在工作室让调节好家庭矛盾纠纷的当事人双方签调解协议

周春芝和同事正在工作室让调节好家庭矛盾纠纷的当事人双方签调解协议
走进雪山镇综治服务中心,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春芝工作室”格外引人注目:暖暖的灯光下,柔和的装修风格充满了家一样的温馨,墙上醒目的调解标语和挂着的同心结,瞬间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桌上码放整齐的法律书籍与调解卷宗,记录着一场场矛盾化解的故事。此刻,工作室负责人周春芝正低头整理红绳编的同心结,这个小小的同心结,是她化解家庭矛盾、解决婚恋纠纷的“钥匙”,也藏着让濒临破碎的家庭重归和睦的温情。
“当时吵到动手报警,婚都要离了,多亏春芝来回跑,一遍遍劝我们,现在不仅和好了,还收到她送的同心结,这红绳就是我们好好过日子的念想。”回访时,当事人吴某指着家里墙上挂的同心结,语气里满是感激。而这样的故事,在“春芝工作室”还有不少。
雪山镇村寨分散、多民族共居,基层社会治理和矛盾纠纷化解难度大。2024年初,威宁自治县委政法委多次下沉指导,雪山镇党委看中周春芝在调解工作中的耐心与能力,索性以她的名字成立工作室,同时联动妇联、司法等部门形成合力,专门对婚恋家庭纠纷进行调解。“‘春’是希望,‘芝’是美好,我就是想让闹矛盾的家庭,能从这里重新找到过日子的盼头。”周春芝笑着解释工作室命名的初心。
在工作室的调解桌上,同心结成了特殊的“见证者”。今年起,周春芝琢磨出“同心结调解法”,每对和好的夫妻都会收到一个红绳同心结,附上手写祝福语的卡片。“以前调解完,有的夫妻转身就忘了和解的承诺,现在他们在工作室相互攥着同心结目视对方,彼此眼里都有光。”周春芝说,这小小的同心结,既化解了调解时的尴尬,又唤起了夫妻双方对婚姻的美好回忆。雪山镇综治服务中心负责人管庆忠补充:“送结不是终点,我们会定期回访,盯着这些家庭把日子过顺。”截至目前,20多个同心结送出,对应的家庭纠纷复发率为零,红绳不仅系着夫妻情,更连起了干群心。
调解得多了,周春芝还总结出“婚恋纠纷调解五步法”,把情、理、法拧成了一股绳。遇上闹矛盾的夫妻,她先当“情绪树洞”,让双方把委屈都倒出来,“先给情绪找出口,才能走进他们心里”;接着梳理矛盾脉络,找准婆媳不和、经济纠纷等症结;调解中始终顾及双方尊严,“再吵也不能让人下不来台,被尊重了才愿意听劝”;随后拿出几套解决方案供选择,“让他们自己拿主意,才觉得是真心想解决问题”;最后拟协议时,既守法律底线,又融入调解时的情分,让约定带着温度。碰上婆媳矛盾引发的夫妻纠纷,她会把老人也请过来一起聊;对还有感情的夫妻,就让孩子当“情感纽带”。—— 这套方法,解决了不少“疑难杂症”。
“我跟媳妇吵到要离婚,抱着试试的心态去了工作室,她们调解得特别到位,现在和好了,特意送来了锦旗。”雪山镇银光村的张某提起调解经历,心里充满了感激。同事刘娇也对周春芝赞不绝口:“她工作从不含糊,常规任务、紧急事都能办得利落,脑子转得快,遇上难题总有办法。她用真心拉回好多快散的家,是群众的贴心人,也是我们的知心姐姐,跟着她干特别有劲儿。”
“2024年3月工作室成立时,就想让有难处不敢说、没处说的群众有个依靠。”周春芝翻着调解台账,语气坚定地说,“至今共调解227起纠纷,成功率92.5%,其中193起婚恋纠纷成功率达96%。能帮大家把日子过顺,再累也值。”
如今,“春芝工作室”成了雪山镇家庭矛盾、婚恋纠纷调解的“暖心屋”,周春芝用红绳、用真心,在基层治理中织就了一张满是温情的“和谐网”。
“下一步,我们将更加致力于工作室成立的初心使命,用心用情化解每一起家庭矛盾和婚恋纠纷,让更多濒临破碎的家庭重归于好,把日子和生活过得更加幸福美满。”周春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