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671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二、周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266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边街道养生基地一号楼五楼
牛棚镇:辣椒映红致富路
新闻作者:罗纱 贺看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务工群众正在采摘辣椒


  本报讯(记者 罗 纱 贺 看) 八月骄阳似火,牛棚镇手工社区数百个大棚整齐排列,棚内枝叶间挂满了沉甸甸的辣椒,宣告着丰收季节的到来。
  棚内,数十名来自周边村子的务工群众正埋头采摘,动作麻利,一会儿就装满身旁的塑料筐。棚外,装满辣椒的筐子整齐地码放在路边,工人们配合默契地将一筐筐鲜椒抬上车厢。这些承载着辛勤汗水的“希望”果实,即将被运往江楠物流园打冷后,销往全国各地。
  这片占地238亩的大棚基地,由威宁县牛棚镇特色果蔬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营,共350个大棚。合作社负责人赵云介绍,当前正值基地第二季作物收获高峰期:“我们七月底就开始收了,辣椒、番茄、小瓜轮番上市,一直要忙到十月中下旬。”
  基地创新采用“一年三季”的高效轮作模式:第一季种植白菜、萝卜、花菜;第二季主攻辣椒、番茄和小瓜;第三季则计划种植香葱等。“土地不闲置,效益最大化,这是我们增收的法宝。”赵云说。其中,效益较好的辣椒种植了约150个大棚,得益于优良品种和科学管理,平均单株产量可达3斤左右,每个大棚仅这一季就可产生3000余元的收入。
  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当地村民铺就了“家门口”的就业路。基地常年用工需求旺盛,平均每天吸纳约30名周边村民务工,日工资110元,全年累计发放务工费用达百万元。来自鱼塘村的村民邹小丽一边娴熟地采摘着辣椒,一边笑着说:“我家就在附近,在这里做活路,一天110块钱,还方便照顾家里的娃儿。”像邹小丽这样的村民不在少数,这份稳定的工作让他们实现了“顾家增收两不误”。
  火红的辣椒映照着丰收的喜悦,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大棚间。手工社区依托350个大棚构建起的“三季轮作”产业链,正稳稳托起当地群众的增收致富梦,成为乡村振兴画卷中一抹亮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