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678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二、周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266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边街道养生基地一号楼五楼
威宁自治县:服务立体化 务工更安心
新闻作者:费雄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决后顾之忧  温暖务工之路)



  本报讯(通讯员 费雄) 近年来,威宁自治县创新构建以“产业+就业”“线上+线下”“自助+互助”“自治+法治”的立体化服务体系,让外出务工人员远行放心、在家者过得舒心。
  聚焦特色农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端稳“增收碗”。建成2个万亩马铃薯、10个千亩玉米的大面积单产提升示范点;创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8个、省级示范合作社45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7家,带动2.6万余人就近就业。同时,加快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落地,提供超万个技术型、服务型岗位。与江西、安徽等地建立劳务协作机制,设立省外劳务协作站4个,通过开展线下招聘会、返乡农民工座谈会等,有组织劳务输出跨省务工就业1.86万余人。
  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梳理“六办”服务事项,明确专人负责,累计办理7万余件。制发《致外出创业(务工)人员的一封信》,设立全县统一服务热线,推出“移动驿站”下乡送服务活动,集成医保、人社、公安、残联等部门高频事项,分批次、节点在乡镇开展政策宣传与咨询解答。
  落实“证书直补”政策,培育“叉车工”劳务品牌,与江西、安徽等地开展电工、家政、建筑等职业技能培训2503人次。聚焦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就医陪护、老人赡养、儿童照料等需求,以“一中心一张网”为基础,组建邻里守望突击队,建立“日常服务+战时响应”双机制,形成“农活互帮、老人互看、孩子互管”的邻里互助良好氛围。
  针对滥办酒席、务工人员往返开支大等问题,征求在外务工人员意见,将红白事办理时间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组建服务队,协助办理红白事,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往返开支。建设集中服务点,为村民提供环境舒适、安全卫生的宴席承办服务,减少群众办事开支。同时,依托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及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开通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矛盾纠纷处理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