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681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二、周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266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边街道养生基地一号楼五楼
威宁:果蔬飘香绘“丰”景
新闻作者:陈逍 蔡脒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六大产业体系]

金秋时节的威宁,群山染彩,大地盈实,丰收热潮涌动全域。从田间地头到果园深处,累累硕果和群众穿梭忙碌的身影交织在一起,描绘出一幅幅民生幸福的壮美画卷。
  水果的丰收如同四季的更替一样准时而有序。正是威宁中晚熟苹果大量上市的时节,雪山、迤那、黑石头等乡镇的苹果种植基地里,一颗颗红彤彤的苹果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果农们抢抓农时,忙着采摘、分拣、装运、销售。
  “我种了400亩左右苹果,有红露、嘎拉、华硕、烟富3号等品种,其中晚熟的烟富3号占三分之二。今年早熟品种苹果采收售卖了75吨,晚熟品种苹果正在采摘,预计总产量能超260吨。”雪山镇锅底村果农罗本清说,最近每天有30到40人帮忙采收,今年的产值预计接近200万元。
  苹果产业是威宁的特色优势产业,也是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威宁苹果挂果面积常年稳定在15万亩以上,覆盖雪山、黑石头、牛棚、迤那、中水等核心产区,形成多个万亩连片种植区。2025年威宁苹果总产量约28万吨,综合产值约12亿元,直接带动近10万户农户参与。
  与此同时,威宁软籽石榴也悄然迎来收获季。在牛栏江畔的岔河镇迎江村、哲觉镇海田村和新营村等地,成片的软籽石榴树上,套袋的果实如繁星点缀,随风摇曳。果农们或忙着脱袋备采,或手持果剪挑选采摘,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和亲属一起种了30多亩石榴,已经全部进入丰产期,亩产4000到5000斤,分等级在县内销售,每斤能卖6到8元。”岔河镇迎江村果农肖陆英笑着说,自从种了石榴,日子就像这果实一样红红火火。哲觉镇海田村果农国朝周也分享了丰收的喜悦:“我从2015年开始种石榴,现在有15亩左右,今年总产量约6万斤,毛收入能有30万元。”
  “满目琳琅丰稔景,一园瓜果一园歌。”时下,羊街镇的“黑美人”葡萄、么站镇的桃子、哈喇河镇的大黄梨等各类水果也正陆续上市,让群众的“果盘子”变得丰富。
  秋意浓,“蔬”飘香,威宁高山冷凉蔬菜进入采收旺季。在二塘镇、小海镇、雄山街道等蔬菜种植基地,红菜苔、白菜、西红柿等蔬菜鲜嫩水灵,种植户们正组织务工群众加紧采收,一筐筐新鲜蔬菜经过分拣、打包等工序后,被送入运输车及时配送到省内外城市的农贸市场和商超。
  “今年我们在二塘镇艾家坪社区六组租地260多亩,种植‘万紫千红’和‘二月红’两个品种的红菜苔,长势和品质都很好,亩产达到1000多斤。”威宁纳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陈勇介绍。
  贵州新一佳科技有限公司大棚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陈荣表示:“基地总面积105亩,轮茬种植西红柿、辣椒、小瓜等蔬菜,现在正值西红柿丰收,30多个工人每天能采摘10多吨西红柿。”
  近年来,威宁依托高山冷凉气候优势,把蔬菜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通过培育种植大户、引进经营主体、积极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等举措,因地制宜发展蔬菜种植;同时在改造生产链、打通流通链、提升价值链上持续发力,推动蔬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截至目前,威宁落实建设蔬菜基地20万亩,全年轮作白菜、白萝卜、莲花白、西红柿等各类蔬菜面积超60万亩。今年全县蔬菜产量预计达到100万吨,产值26亿元,能有效带动4.5万户10.5万人增收。
  一个个果园硕果盈枝,一项项产业欣欣向荣。从红彤彤的苹果、软籽石榴、桃子,到清甜的葡萄、大黄梨,再到鲜嫩的高山冷凉蔬菜,这些丰收的果实,不仅让群众的“钱袋子”装满,更涌动着威宁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如今,威宁正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做强特色果蔬品牌,让田园的“丰”光更盛,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