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681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二、周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266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边街道养生基地一号楼五楼
威宁百草坪:文旅融合焕生机 风光旖旎引客来
新闻作者:罗喜贵 曹静怡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秋日黔行 · 养在贵州)




游客在百草坪露营(何 欢 摄)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叠加,威宁自治县百草坪迎来了不一样的热闹:往日里举着相机“打卡”就走的观光游客少了,更多游客体验骑马漫步草坪、搭起帐篷夜赏星空、换上民族服饰融入风景,用一场场“沉浸式”体验,完成了从“看山看水”到“游山玩水”的转变,让这片旷野草坪的假日时光充满了烟火气与幸福感。
  午后的景区入口公路旁,已停满鄂、川、滇等外省车辆。湖北游客李颖刚放下行李,就拉着家人奔向马场。“这是第一次来威宁,早就从抖音上刷到这里适合生态游。”她一边跟着牧民调整马鞍,一边笑着说。骑马溜达完一圈后,她带着家人选了套绣着彩纹的民族服饰,在蓝天白云下拍起了全家福。
  与李颖的玩法不同,来自重庆的周晓倩,正和家人在草坪另一侧搭起露营帐篷惬意地享受“草坪午餐”。“一开始还担心威宁旅游消费高,来了才发现,一碗羊肉粉十块左右,租顶帐篷一天也才几十块,特别适合全家出游。”周晓倩笑着说,“最舒服的是晚上,躺在草地上看星星,一下就忘了所有烦恼,这比单纯看风景舒服多了。”如今的百草坪,这样的露营点随处可见,五颜六色的帐篷连成一片,成了草坪上“会呼吸”的温馨小窝。
  游客的“深度玩法”,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新机遇。“我家喂了30多匹马,以前就靠放牧、偶尔卖马补贴家用,现在游客多,收入好的时候一天能挣两三千,不好的时候也有几百块,比以前光放牧好多了。”炉山镇牧民王春说。
  民族服饰租赁更是成了草坪上的“新热潮”。草坪边的简易摊位上,彝族的红色百褶裙、苗族的银饰头冠挂满架子。来自湖北的王柳清挑了件绣着山茶花纹的彝族长裙,换上后在草原上转着圈让朋友帮忙拍视频。“以前看草原,总觉得自己是‘外人’,穿了民族服饰后,感觉真的融入这里了,拍出来的照片也好看。”王柳清笑着说。
  除了骑马、露营、穿民族服饰,不少游客还选择沿着草坪缓坡徒步。踩着松软的青草,听着远处的马蹄声和牛羊叫声,感受着原生态的草坪风光,成了许多人“慢游”的新选择。“以前旅游总想着多走几个景点,这次在百草坪慢慢徒步,才发现草坪的每一处都有不一样的美,这种‘沉浸式’体验特别棒。”来自铜仁的游客徐应燕说。
  傍晚时分,万亩草坪铺展在起伏的山间,巨型风车沿山脊错落排布,牛羊群踩着草浪悠然踱步,露营区的小灯渐渐亮起,游客们围坐在篝火旁,有的烤着牛肉串、豆腐干,有的跟着牧民学唱山歌,欢声笑语回荡在草坪上空……
  百草坪的旅游转变,离不开威宁各级各部门的持续努力。近年来,威宁自治县不断完善景区配套,增设露营区垃圾桶,为骑马项目标注清晰路线,规范民族服饰租赁价格,让游客玩得放心、舒心。
  这个国庆中秋双节假期,百草坪不再是“一次性观赏”的风景,而是成了能让人放慢脚步、享受时光的“度假地”。从“看山看水”到“游山玩水”,不仅让游客收获了满满的快乐,更让这片草坪在文旅融合的路上,焕发出越来越强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