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684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二、周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266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边街道养生基地一号楼五楼
金斗镇:以“绣花功夫”雕琢乡村颜值
新闻作者:彭凯 顾启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清两改两治理)

 

金斗社区清理河道垃圾


  金秋时节,金斗镇的乡村大地上涌动着环境整治的热潮。连日来,该镇紧扣“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要求,在全镇范围内掀起环境卫生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攻坚行动,聚焦道路保洁、水体治理、粪污清运等群众关切的民生痛点,干群同心齐发力,机械车辆齐轰鸣,以“绣花功夫”雕琢乡村颜值,持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让乡村焕发新活力。
  道路清扫,擦亮致富之路。10月14日,在金斗镇勺白村的村道上,一支由村干部、保洁员、护林员和志愿者组成的清洁队正忙碌不停。他们按照“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原则,对辖区内主干道、村组支路开展全方位清扫。队员们手持镰刀、铁铲、扫帚各司其职,弯腰割除路肩上的杂草,铲除路面淤积的泥土碎石,细致清扫散落的枯枝落叶,不放过任何卫生死角。机械车辆及时将清扫的垃圾清运离场,原本杂乱的道路渐渐变得干净整洁。
  “大家干劲十足,连路过的司机都摇下车窗给我们点赞。”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恩辉擦了擦额头的汗珠,笑着说道,“干净的路面不仅看着舒心,行车时颠簸少了,安全也更有保障,这让我们觉得再辛苦都值。”如今,一条条洁净通畅的道路,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更成为串联乡村产业、承载群众期盼的“致富路”。
  河道清理,净化生命之源。10月15日,秋风中带着些许凉意,红石社区与金斗社区的“两委”干部却带领保洁员们干得热火朝天。两支队伍协同联动,聚焦辖区内河道开展专项清理行动。面对微凉的河水,大家却是干劲十足,有的蹚水捡拾河道内的塑料袋、饮料瓶,有的用铁耙打捞漂浮的枯枝败叶,有的合力清运岸边堆积的垃圾。居住在河道两岸的群众见状纷纷自发加入清理队伍,帮忙搬运垃圾,形成了“干群同心护河道”的生动场景。
  “我从小在河边长大,以前这河里水清,夏天还能摸鱼捉虾。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垃圾却多了起来,河水也变浑了。”金斗社区保洁员陈前银看着渐渐恢复清澈的河面,语气中满是欣慰,“自己亲手给小河除垢,虽然很累,但看着河水一点点变清,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在社区协同、党群合力下,昔日淤积杂乱的河道重焕生机,清澈的河水潺潺流淌,成为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粪污清运,筑就洁净家园。同日,坪子村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早早来到村民朱加云家中,一场针对化粪池的清理行动悄然展开。朱加云家中养殖了数头猪牛,因身体不便,化粪池早已满溢,每逢雨天,粪污便会顺着雨水流到邻居院中,不仅影响周边环境,还引发了邻里间的小摩擦。了解情况后,村“两委”与驻村干部立即行动,带上水泵、水管等工具,熟练地接上设备、启动机器,轰鸣声中,化粪池内的粪污被有序抽出,通过专用车辆运送至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
  “这次清理不仅解决了朱加云家的难题,更化解了潜在的邻里矛盾,让周边居住环境焕然一新。”驻村第一书记蔡磊介绍道。清理工作结束后,队员们收拾工具离开时,周围的村民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一句句 “谢谢你们” 温暖了在场每个人的心。
  党员干部带头冲锋,群众积极响应参与,金斗镇的村居环境在干群同心的实干中持续蝶变,不仅擦亮了乡村的颜值,更厚植了发展的根基。“环境整治不仅是‘面子’的提升,更是‘里子’的夯实。” 金斗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赵泽义深有感触地说,“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完善群众监督反馈渠道,推动环境整治从‘集中攻坚’向‘常态长效’转变,同时结合乡村特色,打造更多有颜值、有内涵的村居卫生示范点,让群众在环境改善中收获更多幸福感,让美丽乡村既有‘干净模样’,更有‘幸福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