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685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二、周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266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边街道养生基地一号楼五楼
威宁:“铁牛”欢歌展身手 “薯”光无限话丰收
新闻作者:文旭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雪山镇栽树村马铃薯机械化采收现场


  丰收时节,“薯”香四溢。在毕节市农投机械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位于雪山镇栽树村的机械化马铃薯种植基地迎来了丰收季,随着马铃薯收获机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一个个金黄的马铃薯争先恐后地“跃”出地面,务工群众正在紧张有序地捡拾马铃薯,不一会儿,一袋袋饱满匀称的马铃薯便被整齐堆放,搬运装车,处处绽放着丰收的“薯”光。
  “今年,我们在雪山镇种植马铃薯400余亩,通过机械配合人工,一个星期就能采挖结束。”毕节市农投机械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农机服务部负责人马敢迪介绍,公司投入的中型马铃薯收获机一台能抵20多个劳动力,大大提升了采收效率。
  田里多了“铁帮手”,群众干活不发愁。马铃薯收获机的投用,实现人机协作,不仅有效降低了务工群众的劳动强度,也拓宽了大家的增收渠道。
  “现在有了‘铁牛’采收,我们只负责分拣、装袋,比以前人挖锄刨轻松多了。”雪山镇栽树村务工群众王德全说,以前从来不敢想象,种地还能这么轻松。
  和王德全一样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增收的群众达到20余人,其中农机操作手马治云就通过靠掌握技术拿到了高薪。他告诉记者:“我在基地开农机200块钱一天,不用东奔西跑就能有活干、有钱赚,还是不错的。”
  马铃薯种植过程中,从起垄、播种、覆膜、管护、采收等多个工序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一改往日传统种植模式下人力劳作的艰辛与低效,极大地提高种植效率,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此外,机械播种的马铃薯不会缺窝断行,能够保障出苗整齐均匀,有效提高了标准化种植水平和生产效率,为提高马铃薯单产奠定了基础。
  “我们公司今年在全县通过全程机械化种植马铃薯1500余亩,平均亩产达到5000斤,按照现在1600元每吨的价格,产值能达到600余万元。”毕节市农投机械服务有限公司马铃薯销售负责人马永习介绍,机械化种植的马铃薯实现了产量、质量双提升,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产业兴旺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作为“南方马铃薯之乡”的威宁常年种植马铃薯达150万亩。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威宁通过“县统筹+乡托管+村共享”的模式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种植面积达10万亩。
  同时,通过“公司+服务社+农户”的模式高效运营,推出“全托管套餐”,让农户支付固定费用,即可享受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服务,有效促进马铃薯品质不断提升、效益不断提高,逐步走出一条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
  “今年,我们计划投入190余台套农机具进行农机社会化采收服务作业,预计服务面积5万余亩,既让‘田间丰收’,也让农民增收。”马敢迪说。
  铁牛轰鸣破田垄,科技为犁焕新颜。威宁将继续深入马铃薯产业机械化建设,让这颗寄托丰收梦想的“土疙瘩”,以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崭新面貌,蜕变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金蛋蛋”,助力乡村振兴路上“薯”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