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遗歌舞表演
本报讯(记者 沈光勇 李玉琴) 10月23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作品展示与创作文明实践活动在威宁巴迪鲁旺举行,为群众带来了一场可看、可听、可体验的传统文化盛宴。
活动现场,非遗歌舞表演率先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描绘农耕生活的《撒麻舞》动作质朴,《花儿》的旋律悠扬灵动,而《花山姑娘》则以明快的节奏和热情的动作,赢得了阵阵掌声。
紧接着的乌蒙山非遗功夫表演,更是让观众屏住了呼吸。表演者“蒙眼走空簸箕”,在不借助视觉的情况下保持身体平衡,展现了“以心代目”的高超境界;“横卧银枪”的表演者将锋利的枪刃横于身体之上,对力量和呼吸的控制要求分毫不差,惊险场面令人叹服;而“纸悬人”则用轻薄的纸张承托起人体的重量,引得现场惊呼连连。
在欣赏表演的间隙,活动还穿插了“非遗知识问答”环节。观众通过抢答的方式,积极参与到关于非遗分类和地方特色技艺的互动中,现场掌声与笑声不断,气氛融洽。一旁的文创市集也人头攒动,大家兴致勃勃地参观、体验。特别是荞酥制作、乌撒烤茶、砂陶技艺等12项非遗展示与体验区,让群众不仅能看、能听,还能亲手参与制作,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今天的活动太有意思了!最震撼的还是乌蒙山功夫,那些高难度的动作,一看就是下了几十年苦功的。”现场游客刘丰说。
据了解,威宁自治县目前系统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达129项,其中包括国家级1项、省级21项、市级11项及县级96项。
“我们举办这场活动,就是希望搭建一个舞台,让非遗从名录和博物馆里‘走出来’,与每一位观众面对面地交流。”威宁自治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文物和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张敏说,未来,将继续推进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创新性发展和融合性传播,让这份民族的根脉,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此次活动由自治县委宣传部、自治县委统战部、自治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自治县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自治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自治县文物和非遗保护中心承办,自治县图书馆协办。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