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686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二、周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266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边街道养生基地一号楼五楼
威宁:5万亩红菜苔产值预计破6亿元
新闻作者:罗喜贵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希望的田野)

威宁:5万亩红菜苔产值预计破6亿元

罗喜贵




草海镇卯关社区务工群众正在将红菜苔装筐


  眼下,正是威宁红菜苔集中采收季,走进威宁大地,广袤田野间,一幅幅热火朝天的丰收画卷徐徐铺展,处处涌动着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
  在草海镇中海社区,贵州威宁洪全种植有限责任公司的红菜苔基地里,60多岁的刘定珍一边麻利地采摘着鲜嫩的红菜苔,一边随手装进筐里。“自今年3月基地开始种植,我就跟着栽苗、除草,一天能挣100元,一个月能拿2800多元。”老人手上的活不停,脸上洋溢着喜悦,“以前在家闷得慌,现在一边干活,一边和大家说说笑笑,又能挣零花钱。”
  基地负责人马威介绍:“今年基地种了500亩红菜苔,每天要雇60到80人。考虑到大家情况不同,工资分两种结算:天工每天100元,适合年纪稍大的乡亲;计件每筐1.2元,手脚快的日均能挣130元以上。现在红菜苔一斤卖5元,亩产2000到3000斤,亩产值达1万至1.5万元。除去工资和农资成本,今年净赚预计在200万元左右。”
  不远处的草海镇卯关社区,卯浪、卯佳应两兄弟的红菜苔基地同样热闹。哥哥曾在修车行业打拼多年,弟弟刚走出大学校园。今年8月,兄弟俩看准红菜苔增收潜力,返乡承包了30多亩地种起了红菜苔。
  10月进入采收旺季,兄弟俩的基地每天都有10多名村民务工,日均工资不低于100元。“红菜苔一亩地一次能采100斤左右,每天采摘约3000斤。”卯浪指着刚装上车的菜苔算明白账,“每晚7点准时拉去威宁江楠现代农业物流园,一斤卖5元,单日毛收入1.5万元,这些菜苔能采到12月底。”
  这30多亩红菜苔,不仅圆了兄弟俩的创业梦,还让周边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30多岁的焦先就是其中一员,她说:“孩子还小,出不了远门打工。基地离家近,每天挣100元,既能照顾孩子又能挣钱。”63岁的泰聪姐也抢着说:“以前在家闲得慌,现在来基地上班,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零用钱。”
  而在毗邻的小海镇小海社区,威宁裕泽佳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60多亩红菜苔基地里,60多名村民也忙着弯腰掐菜、快速装筐、协助上车,动作娴熟流畅。合作社负责人吴兵文介绍:“我们按计件算工资,熟练工日薪最低120元。红菜苔一斤卖5元左右,每天采完傍晚就送威宁江楠现代农业物流园销售,经济效益不错。”
  当田间忙碌随暮色降临按下“暂停键”,夜幕下的威宁江楠现代农业物流园却步入繁忙时段。每晚7点到8点,红菜苔交易市场里,收购商的吆喝声、打包机运转声、卡车鸣笛声此起彼伏,交织成威宁夜晚的“致富交响曲”。大卡车排着长队候装,工人们麻利地分装、打包、贴标,确保新鲜菜苔连夜发往外地。
  “每天从这里运走20卡车红菜苔,每车装10吨,一晚就是200吨。”收购商吴道金介绍,这些菜苔从威宁出发,24小时内就能抵达上海、湖北、广州、江西等地,次日一早就能端上消费者餐桌,“威宁红菜苔口感嫩、味道鲜,特别受外地市场欢迎。”
  从田间精细种植到物流园快速配送,从村民“家门口”稳定就业到产业链多方共赢。如今,威宁红菜苔已形成“种植-采收-销售”无缝衔接的产销一体化产业链。今年,威宁红菜苔种植规模突破5万亩,覆盖全县34个乡镇(街道),预计总产量将超6万吨,产值将突破6亿元。目前,这一产业不仅惠及6000余户农户,带动1.2万余人实现就业,还成为威宁助农增收、激活乡村振兴动能的“明星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