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田野)

务工群众在采摘梨
本报讯(记者 祖海雪 罗 纱 见习记者 马芳洁) 近年来,雪山镇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把发展特色种植业作为盘活土地资源、促进群众增收的重要路径。通过品种改良、大户带小户、科学管护等方式,有效促进全镇梨产业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近日,记者走进雪山镇妥打村三分场梨园种植基地,300亩梨园内,一个个鲜梨挂满枝头,清甜的果香沁人心脾。
梨树下,务工群众正提着塑料桶穿梭在枝叶间,灵活地将成熟的梨子采下,在另一边的分拣棚里,分拣工人正精心挑选,把采摘下的鲜梨按品相、大小分拣装筐……
“经过科学管护和品种改良,梨园产量稳步增长,目前园内有砀山、雪花、金花、苍溪等十多个梨品种,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的搭配种植,成功拉长了销售周期,使梨的采摘期从8月初持续至10月底,今年总产量就有500来吨。”梨园负责人母会生介绍,由于基地的梨皮薄肉脆、汁多味甜,每年都有不少收购商上门订购,基本不愁销路。
梨园的发展,不仅鼓起了种植户的钱包,更有效带动了群众就业增收。“这两天梨大量上市,我们在基地扯果、分果,100块钱一天。”小海镇西冲村村民康山敏一边分拣梨子一边说。
“我在这里装车,30块钱一吨,两个人一天可以装十吨左右,平摊下来一人一天能挣150元左右,在家门口就近务工,很方便。”雪山镇谢家村村民林登举说。
以妥打村300亩梨基地为示范,目前雪山镇在妥打、鱼塘两个村发展梨园2000余亩,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参与种植,年产鲜梨超5000吨。从产业示范到群众增收,雪山镇的梨产业不仅绿了山野,更鼓了群众腰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