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691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二、周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266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边街道养生基地一号楼五楼
牛棚镇:以工代赈促发展 铺就乡村振兴“共富路”
新闻作者:陈逍 蔡脒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务工群众在平整路面


  今年以来,牛棚镇坚持把“以工代赈”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惠民增收为目的,大力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升级,既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又拓宽了大家就地就近就业的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内生动力。
  走进牛棚镇新营村烤烟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施工现场,挖掘机正进行路面挖掘,拖拉机在来回穿梭转运石渣,务工群众挥着锄头平整路面,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施工景象。“项目于今年9月份开工,分34条路段推进,预计2026年3月底竣工,可直接带动我村240余人务工增收。”牛棚镇新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唐大磊介绍。
  该项目为产业路工程,总投资770余万元,新建产业路总长16.772公里、宽度均为3.5米。“项目建成后,将为全村烤烟及其它农作物种植运输提供极大便利,惠及全村500余户农户,预计为村民带来直接经济收入380余万元。”唐大磊说。
  项目采用“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的赈济模式,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直接带动本地群众就业增收,实现“建设”与“惠民”双赢。“修产业路对我们来说还是很受益的,我们在这里做工一天能够挣200块钱;路修通后,我们种地和出行就方便多了。”牛棚镇新营村尖山组村民朱勋银难掩喜悦。
  以工代赈项目的落地实施,不仅让新营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提升,更让村民在参与建设中实现了自我价值,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