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
总第3691期
 
关于威宁每日新闻
  • 出版时间:每周二、周五
  • 投稿邮箱:wnbxw@163.com
  • 联系电话:0857-6222668
  • 地  址: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边街道养生基地一号楼五楼
“丑苹果”为什么这样甜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丑苹果”为什么这样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曾书慧 权若青 周阳


  过了霜降,毕节市威宁自治县雪山镇的山野被一种热烈的红浸染。这红,似乎有一种生命力,无尽蔓延开来,一眼望不到边。晨寒与午暖交织的任性天气,最终催熟了这份独特的馈赠——
 
  “丑苹果”,熟了!
 
 
  雪山镇的人对苹果感情很深。过去,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棵苹果树,当地人称“丑苹果”,没啥别的原因,就因为长得丑,谁也看不上眼。
  关于丑苹果,还有一段真实发生的故事。早年间,一位大客商来威宁投资,看着房间里摆放的丑苹果,坑坑洼洼的模样愣是没下得去嘴。晚餐时,品尝完果盘里的切块苹果,赞不绝口,问这是什么品种。当地干部笑言,这就是你房间里的丑苹果。
  鱼塘村村民金开林的家门口就有一棵丑苹果树,小时候记忆中,这棵树足有好几米高,需要爬着梯子才能摘到。虽然很费劲,但这是金开林一年到头少有的甜。
  那时的日子,是真苦。雪山镇踞于“贵州屋脊”威宁的腹地。“纳威赫,去不得”——这句沉重的老话,曾像山一样压着人心。糊口的玉米、洋芋、苦荞,让日子如同山沟里穿堂的风,又冷又涩。
  “再不能这样熬下去了!”脱贫的渴望在山民心中点燃,党委政府同样着急。
  县里派出农技人员监测调研,得出的结论是:综合镇里各种情况,脱贫,还是应该从产业上寻求突破。而苹果,最为适宜。
  雪山镇海拔高、日照强,种出的苹果格外甜。按理说,苹果不是个稀罕物,这个苹果卖相还不好,咋整?大伙儿一番讨论下定决心:市场竞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更优。只要在品质上压人一头,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胜人一筹。
  在省市县果树种植专家的指导下,村民不再只盯着门前那棵丑苹果树,而是把眼光放到了荒山上。关键时刻,政府用政策“加持”:提供好的苹果苗,鼓励包地种苹果,并配套了“苹果产业贷款”。
  金开林心思活络,和同村几个人一合计,包了地学技术,决定“就种丑苹果”,短短几年,年收入竟破20万元。
  村民们看到金开林种苹果有了好收益,心里都活泛了,也就争先恐后跟着干了起来。几年间,荒山变了样,大伙儿种苹果的热情高涨。现在,全县苹果种植面积已达到15万亩,综合产值约12亿元,带动近10万户果农增收。
  丰收季再度降临,沉甸甸的丑苹果压弯了枝头。外地大货车轰鸣着驶入田间地头,果农们穿梭忙碌。金开林忙得挪不开手,却笑容舒展:“根本不愁卖!订单追着来,成吨地装车运走!”
 
 
  雪山镇的名字因何而来,少有记载。但镇如其名,每年总有几个月路面结冰,进不来也出不去。耸峙的群峰阻断了山民与外面的联系。走出去,曾是年轻一代挣脱大山的渴望。
  谢田曾走出大山,当家人为她能在大城市立稳脚跟而欣喜时,她又回到了大山。“留在大城市,无法为家乡的改变做任何事情。乡村振兴需要现代人才,这就是我的事业。”这个脸庞被阳光晒得黑红的女生向来很有主意。
  就从一套直播设备做起,从最初的一两个、十来个人,到现在的成百上千甚至更多的人,谢田的直播间越来越热闹了。
  她的事业与威宁苹果一样越来越红火,播下的创业种子遍地开花。这几年有不少年轻人回来,同村的李德龙早些年在新疆支教,每每吃到新疆苹果,总会想起家乡的丑苹果,去年也决定回家种苹果,还准备开启电商直播,账号就叫“德龙富苹路”。
  黑石头镇、牛棚镇、迤那镇、中水镇、猴场镇……其实,这棵丑苹果树也翻过了一山又一山。
  猴场镇距离雪山镇有100多公里,过去这里并不种苹果,现在的苹果是杨华带进来的。他是威宁苹果产业发展中一个绕不开的人,别人介绍,都说“这是30多年土专家”,什么土里能种什么果,他心里最有数。
  在技术管护方面,他是行家里手,过去帮着指导雪山镇村民种苹果。眼看着雪山镇一天天红了起来,再想到家乡的荒山,也坐不住了。
  乘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政策东风,2017年,杨华的合作社办了起来。品种引进选育、示范种植、创新栽培方式……他将一身本事都使了出来,将苹果树一棵一棵种了起来,成了全县有名的苹果专家。村民们也惊奇地发现,秃山果真绿了,杨华种活了苹果树,还赚了钱!
  这些年,猴场镇的苹果基地从300亩扩种到了3000亩。站在这片基地,杨华指着不远处的一座山说,“那座山背后,也是一片苹果林。而这样的苹果基地,我们有5个。”
 
 
  “别看这颗苹果长得丑,横着切开后,是五角星的形状。”
  雪山镇党委书记梁连成告诉记者,现在老百姓通过种苹果日子愈发富足,丑苹果被他们自发换了个名字,唤作“五星苹果”。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刚过,雪山镇也开始谋划起新的发展路子。“政策越来越好,机会也越来越多。现在有了科技加持,苹果也有了新卖相,我想带领大家把优势产业都搞上规模,让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梁连成说。
  今年一场霜冻过后,大伙都挺无奈:“丑苹果被打得更丑了。”奇怪的是,无一人害怕滞销,寄样果、找销路,每个人都在努力想办法,谢家村党支部书记张泽光接过话茬,“今年价格可能会受点影响,但苹果年年红,一年会比一年好,这个信心我们有。”
  “这些年,发展也曾遇到瓶颈,村里苹果种植规模已经到了‘天花板’。如何才能让乡亲们的日子更好,我们也绞尽了脑汁。”张泽光说。
  “产业结构不能太单一!只靠苹果,哪能包打天下?”
  “对,咱能做大苹果,就不能有其他产业?”
  “现在交通方便了,我们有苹果,也有好风景。这咋不能结合?”
  经过全镇讨论,乡村旅游成了突破口。很快,组织村干部去外面考察学习,把擅长的种苹果与旅游结合起来,还引进了一个露营项目,准备带着村民开农家乐。
  乘着乡村外贸的东风,威宁苹果实现了出山入海的梦想,2024年出口破千万元。当地人奔向好日子的信心也更足了:
  金开林领着记者走到果园时,跺了跺脚下的那块地说,“希望来年苹果越种越好,日子越过越好。”
  张泽光当了村干部后责任感更强了,“就想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点事”。
  杨华实现了“带着老乡一起富”的承诺,现在他有了直冲“高级”和“现代化”的新梦想,准备买上几台无人机,向智慧农业方向探索。
  谢田将直播间摆到了各乡镇的集市和田间地头,“哪里村民有需要,我就去哪里直播。”
  李德龙也开始了直播测试,他想起了赵传一首脍炙人口的歌。他准备把歌词稍作改动,对着镜头唱——
  我很丑
  但是我很甜
  我要把家乡的苹果
  卖到那海角——天边
  …………
  质朴豪迈的歌声,裹挟着山风果香,在缀满丑苹果的连绵峰峦间激荡回响,奔向辽阔的远方。转自《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