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驿情怀
作者:胡涛 时间:2016-09-05 阅读:249
借着周末的闲暇,终于又回了一次家。离开偏僻而又闭塞的家乡已经好多年了,但那份怀念故土的思绪不时还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忽隐忽现。
因为下雨公路堵塞的缘故,也因为想再次体验儿时的生活,不由自主的走上了那段崎岖盘旋的滇黔古驿道。顺着那久经风雨洗礼的时宽时窄、时而平坦、时而陡峭、断壁残垣相间的五尺栈道往上走,无限的遐想缓慢舒展开来……
苦情重诉泪沾襟
古往今来,由黔入滇隔了一条河——可渡河。在这段古驿道上发生过多少血腥的战争杀戮,人们已经记不清了。据史料记载,自秦始皇开通驿道之后,汉朝王莽曾进行加宽,至明朝,奢香夫人又进行铺筑,即所谓“秦道明关”、“通京大道”。从秦始皇征服百越设置象郡,到诸葛亮征讨孟获设置南中郡,再到后来的明朝大军付友德平南,留下了“山高水长、水流云在”的摩岩石刻,时间转瞬到了明末清初,平西王吴三桂率领数十万大军来到这里,一夜之间修建了一座由滇入黔,再入湘进京的歇脚宫殿,即家乡的吴三桂金殿。这里的人民经历太多深重的灾难,无数的鲜血染红了将军的顶子,成堆的白骨铸就了将军的功名。历史就像电影一样不时的重演,爷爷和他的令居就是在古驿道边砍柴时被抓去当轿夫的,当把凶神恶煞的军官抬到贾水坡的时候,只听到轿子跌断在古驿道光滑而凹陷的巨石上的一声脆响,爷爷和令居嗖地钻进了茂密的森林,背后也传来了噼里啪啦的枪声……
历史饱经沧桑、泪流满面的同时,镌刻下了诸葛大营、烟堆山、哨碑口子、校场坝、马料坪、围仗、崩仗、管屯、得胜坡、将军坟等极具战争特色的名字 。古驿道承载太多的战争苦难,经历了数不清的沧桑岁月。历史是这样的真实,又是如此的无情。
商旅往来乱如麻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战则衰,合则兴。古驿道不仅见证了战争时期的残酷,也承载了太平年间的繁华,在交通极度闭塞的古代,马帮作为商贸往来的主要交通工具,不仅运来了及其珍贵的川盐,还运走大量的丝绸、布匹和奇珍异宝,因此这里又被称作南方丝绸之路。近代实业家浦在廷也是用马帮将宣威火腿从这条古驿道上输送到全国及东南亚。古驿道像一位坚韧而负重的长者,默默承受着时代的苦难和酸楚。据传,曾祖父曾在一个名叫炮台的地方和一阚姓令居合伙开了一家马店,供往来的客商住宿歇脚,黄昏时分随着龙脖子和营盘上马帮的铃声由远及近渐次清晰,家里的银元也像筑土墙一样逐渐丰厚鼓囊起来。曾祖父被岁月收割得像弯弓一样的要稍微挺直了一下,脸上抽出一丝惬意的笑容——幸福生活终于来临了……
雷峰塔倒万人拆
这段当年堪称滇黔交界处保存最完好、路程最长、规模最大的古驿道,今天多数路段已经不能通行,当年的歇脚殿如今也是片瓦无存。我怀着沉痛的心情,发出了苍白无力的疑问,是自然的神力造就古驿道的断臂残肢,还是人为的贪婪索取毁坏了它原本硕壮的躯体?“破四旧”烽火正旺之时,这些古驿道上结构完整、屹立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戏楼、关口、宫殿被当做封建余孽毁坏了,试想那石拱桥上被砸入河底的石狮子,今天的工匠有几人能打造出来!吴三桂歇脚宫的石料已被某家据为己有,在原址上建起了新房,残破的瓦片被深埋地下,古驿道的骨骼和脊梁就这样被轻易挖断了。当这些秦砖汉瓦逐渐流失的时候,千年积累的古代文明遭到无情的践踏!难怪当地一文化人开玩笑似的地对我说:“轻点儿,你已经深深的踩疼了历史!”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的思绪由默然进而感到痛心以至于激怒,我能做点儿什么呢?
枯木逢春吐新芽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加快,各条出省通道、高速公路及通村通组公路应运而生,马帮的铃声渐行渐远,只有古驿道上光滑而凹陷的巨石见证了曾经的繁华,或许,古驿道的使命正在终结。但历史和文化就能这样被毁灭吗?很多人在质疑的同时发出了“救救他们吧”的呼声,在这一号召下,滇黔两省切实加大保护力度,断层的文化正在逐渐连接。
曾经的繁华和苦难都湮没在黄尘古道上,唯有古道边观音堂前的那颗千年桂花树,正在沐浴着春天的阳光雨露,吐露出几朵鲜嫩的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