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女人的致富故事
作者:陈武帅 时间:2016-09-13 阅读:194
她们是自小一起长大的“三姐妹”,在各自的人生轨道上幸福前行。在脱贫攻坚的大潮中,她们携手同行,用羸弱的双肩撑起幸福的天空,演绎了一个个精彩的脱贫致富故事。
她们就是石门乡的周娅、杜鹃和龙芳。
周娅:一位军嫂的创业路
初秋的石门,烟雨蒙蒙。
周娅开着皮卡车,在石门街上兜售出栏的青脚麻羽土鸡和绿壳鸡,被前来赶集的村民抢购一空,一时供不应求。周娅趁着空闲吃点午饭,汗水浸湿的脸上笑靥如花。
周娅是一名军嫂,丈夫赵英富是西藏某部队的三级士官。在经历多年的爱情长跑后,两人结婚生子,现在已有一个两岁的宝宝。
周娅养鸡,源于一次探亲。
2015年初,周娅到西藏探亲,这个乌蒙深处的女孩第一次看到了雪域高原,看到了飘扬的经幡,看到了战士们的哨所,被守卫边疆的战士深深吸引。
在西藏,周娅看到当地的土鸡养殖场。她想,回去我也要搞养殖。于是在西藏,周娅利用和丈夫在一起的日子学习养鸡技术。
回来后,周娅用夫妻俩多年的积蓄,投资12万元在河坝村建起了土鸡养殖场。养鸡场建起来了,周娅开始孵小鸡、给鸡苗打预防针,样样在行。
在河坝村,周娅是公认的女强人,脑筋转得快又能吃苦,勤劳的她双手磨起了老茧。功夫不负有心人,周娅的辛苦很快就有了回报,几个月后土鸡就出栏了。
为了让自己的土鸡打开市场,周娅还特意在昭通市报名学习开车考了驾照,现在她每逢赶集天就用皮卡车拉着土鸡销售。
如今,周娅的养殖场已有四千余只土鸡。她说她的目标是把养殖规模扩大到1万只以上,现在正想办法从银行贷款,希望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实现自己的致富梦想。
杜鹃:小餐馆成就致富梦
80后女孩杜鹃,是“三姐妹”中大姐大,如今在云贵乡街上开一家老猪脚粉馆,由于味美价廉为人和善,来她小粉馆吃粉的客人络绎不绝,生意火爆,最多的时候每天可挣毛收入上千元。
杜鹃开猪脚粉馆,源于一次培训。
2015年,石门乡从县城请来厨师对有志开餐馆的妇女进行免费培训。杜鹃自然不放过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带着吃奶的娃娃天天在培训班听课,比小学生还认真。
正是这次培训,让杜鹃学到许多厨艺,坚定了她开餐馆的决心。
如今,杜鹃的小粉馆成就了致富梦。对于来餐馆吃粉的学生,杜鹃一律少收一元。她说,自己小时候读书很辛苦,所以对困难学生特别同情,少收一元钱对自己不算什么但对于学生来说能节约点也好。
如今乡村旅游逐渐趋热,外地来旅游的客人也越来越多,杜鹃准备利用自己学到的厨艺开办农家乐餐馆,把小生意做大做强。
龙芳:小超市入住山旮旯
团结村是石门乡最偏远的村庄,离乡政府也有二十多公里,一年前这里的道路连越野车都望而生畏。特别是下雨天,村民们出行步履维艰。
两年前,龙芳小超市入住团结村。这对于偏远的团结村来说,小超市琳琅满目的百货成了大家抢购的稀罕物。
这个山旮旯里的小超市,让村民们方便了不少,免去了长途跋涉买生活用品的苦楚。
为了让乡亲们及时买到需要的货物,龙芳和丈夫肖勇开着小货车去石门街上、昭通市进货。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前行,吃过的苦自不必说。
如今,宽敞的油路修到了团结村高高的山梁上,村民们出行方便了不少,不少村民还购买了小汽车开进家门口。
龙芳的小超市依然方便着村民,但龙芳早已有了“转型升级”的想法,龙芳谋划着把小超市变成农村淘宝店,把村民需要的商品购进来,把山里的特产卖出去。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我想利用电商平台把村里的山货挂到网上销售,让村里的核桃、板栗、鸡蛋等走出山外,增加村民的收入。”龙芳高兴地谋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