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产业谱出幸福乐章
作者:高胜利 肖昌智 时间:2016-09-13 阅读:253
蔬菜产业谱出幸福乐章
——威宁发展蔬菜产业小记
记者 高胜利 肖昌智
九月,秋意渐浓,环绕在草海湖畔的乡村处处一派繁忙。又到高原上的特色蔬菜栽种季节,在草海镇卯关村、同心村、海边村、鸭子塘村等现代蔬菜基地里,菜农们来回穿梭忙着栽种蔬菜。
威宁是全省规划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全县耕地面积378.4万亩,适宜发展蔬菜的耕地面积超过120万亩,约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0%。目前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蔬菜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
近年来,威宁将蔬菜产业列为农业农村经济重点扶持产业之一,纳入了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得到了农业部、贵州省农委、省农科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威宁在发展蔬菜产业过程中,因地制宜,发挥规划的标杆引领作用,投入资金4500余万元发展蔬菜专业村建设,倾力打造“一村一品”蔬菜村,整合其他项目资金1.5亿元发展蔬菜产业,重点发展全县50个蔬菜专业村,壮大专业村建设。
威宁坚持“标准化种植,精细化管理,规模化发展”的理念着力发展蔬菜产业,围绕抓龙头带动的工作目标,全力推进“一县一业”蔬菜基地和“一村一品”蔬菜专业村建设,重点突出园区建设和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和落实“设施农业示范工程项目”,使全县蔬菜产业发展向现代化、科技化、规模化、品牌化推进,蔬菜市场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
同时,整合技术力量和项目资金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向农业中投政策、投资金、投技术、投设施、投装备、投理念。初步破解了农户是松散的、土地是零散的、资金是闲散的、市场是分散的、合作组织是软散的“五散”问题,形成了“两带十八园”的产业格局,每个示范园都按照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的要求建设,农业产业集中度达到15%,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达到1300元。
草海镇蔬菜专业合作社高温预冷库于2010年5月份建成并投入运营,占地面积620平方米,日预冷处理蔬菜量300吨。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广州、虎门、长沙、重庆、昆明、成都、贵阳等地,区域内涉及3000户菜农,户均产值10920元,户均纯收入8000元以上,已初步形成万亩商品蔬菜板块经济产业带。
草海镇卯关村村民卯明勇乐呵呵地说:“威宁的气候好,一年可以种3季蔬菜,我今年光种植蔬菜的收入就有3万多元。”
如今,威宁蔬菜产业已步入规模化种植和商品化生产阶段,全县蔬菜种植面积已达80万亩,建有蔬菜基地40万亩以上,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面积7.8万亩,有机蔬菜认定面积30亩。已扶持修建蔬菜高温预冷库6个,果蔬贮藏保鲜库1个。规划到2020年,实现种植面积100万亩以上,产量突破300万吨,产值30亿元。
不仅如此,威宁的蔬菜种类、品种十分丰富,外销、出口蔬菜产品多, 重点在草海镇、小海镇、金钟镇等8个乡镇62个村实施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
草海镇卯关村出口蔬菜示范基地总投资5509.5万元,建设规模达3万亩,覆盖3个村25个组,受益农户达2490户,主要种植的蔬菜、荷兰豆,通过统一生产,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目前已销往香港、台湾、重庆、昆明、贵阳等地。
如今,威宁以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以蔬菜为主,名特优蔬菜为辅,拉动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之路。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了农民收入来源,初步实现了产业特、农村美、农民富的幸福乐章,为“决战贫困、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