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6-09-14

观风海里滚绿浪

作者:卯龙艳 李云侠 时间:2016-09-14 阅读:244


 观风海里滚绿浪
——观风海镇沙子坡林场建设侧记
实习记者 卯龙艳 记者 李云侠

 

  31年的时间,曾经的懵懂少年已到不惑之年;31年的时间,当年种下的小树苗已长成高大葱郁的卫士;31年的时间,这片昔日贫瘠荒凉的“沙海”变成今日丰饶清新的“绿洲”。
  秋雾里的沙子坡林场,松涛阵阵,雾霭缭绕,恰似人间仙境。
  一棵棵绿色笔直高大的华山松在白色雾气里若影若现,靠近公路沿线的林间树旁,一个个竹编的篮子里装满了刚采摘的野生菌,整整齐齐的摆放好,等待顾客的选购。人们购买野生菌讨价还价的说话声,风吹过树林的沙沙声,车来车往的喧嚣声汇成一片,让这片林场充满了生命力。
  沙子坡林场,位于观风海镇沙子坡村,目前林场森林面积3万1千亩,树种以华山松和云南松为主,是远近闻名的绿色大“氧吧”,也是目前威宁面积最大、保护得最完好的一片林区。
  上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过度开垦和植被破坏,加上严重的水土流失让沙子坡变成一片荒坡。为遏止生态恶化,改善环境,1985年,威宁林业部门联合县木材公司在观风海沙子坡一带实施“人工造林”工程,先后采用机播和人种的形式,百折不挠地在荒沙地上持续开展植树造林工程。
  如今的沙子坡早已褪去了过去寸草不生的荒凉景象,变成了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树木郁郁葱葱的一片林海,从昔日的“沙海”演变为今天的“绿洲”,成了远近闻名的集“生态宜居、观光旅游”于一身的宝地。
  依托这片森林,现在的沙子坡,环境美了,百姓富了。
 
植树造林:誓让沙田变绿海
 
  脚一踩,一鞋泥,风一刮,满嘴沙。
  提起曾经的沙子坡,今年41岁的马武词依然记忆犹新。“我家就住在沙子坡附近,在我的记忆中,10岁之前的沙子坡和沙漠一样,到处一片荒凉,看不见一点绿色,特别是当风力强劲的季节来临,沙子坡一带经常风沙满天,尘土遮天蔽日,什么都看不清。”
  光秃秃的山坡,干涸的河床,贫瘠的土地里种不出苞谷也种不出洋芋,只能种产量低、收入少的荞麦。为了种出更多的荞麦,只能开垦荒地,荒地沙化了,再开垦新的荒地,日复一日,恶性循环。肚子填不饱,票子挣不到,家园满目疮痍。这就是当年沙子坡的真实写照,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
  除了漫天黄沙,让年少的马武词记忆深刻的还有1985年时大动员植树造林的场景。
  “1985年沙子坡开始植树造林时我已经10岁了,能清楚的记得当时的情况。我父亲当时也参加了种树,后来他当一辈子沙子坡林场的护林员。当年种树时几乎能看见的山头都有人在忙着栽树,我记得我还去山上给我父亲送过饭,那时候我们村只要是能劳动的村民基本都参加了种树,很多人为了多种几棵树中午基本不回家,都让家里人把饭送上山,吃完饭就开始种树。那股子干劲像是要立马让荒山变成绿林。”马武词笑着说。
 
爱林护林:呵护绿色新家园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栽树不易,要把这片无数人用汗水和心血换来的林子守护好更加不易。3万余亩的森林面积,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防止偷砍树木每一项工作都是重中之重,特别是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2008年,一场突发的松叶蜂虫灾吃掉了100多亩华山松。绿油油的松针在松叶蜂的吞噬下弯曲,变形,最后枯死。
  “那一年的松叶蜂灾害是我们林场有史以来遇到的最严重的一次虫灾,燃放烟雾弹后杀死的松叶蜂落在地上堆了厚厚一层,我们请来大车拉了好几个来回才把杀死的松叶蜂运完。”提起2008年的虫灾,林场的工作人员依然记忆犹新。
  自2008年虫害发生以来,为了更好地预防病虫害,沙子坡林场坚持病虫害防治贯穿全年,平时监测,集中防治的原则,不让悲剧再次上演。
  除了把护林工作落到实处,沙子坡林场同时还在推进造林工作,采取造林护林相结合的方式,建好这片林,护好一片绿,雨季时在林间空地荒地里种上树苗,做到不留空白,合理规划林区树木分布。2015年补种树苗600余亩,2016年补种树苗500亩,有效确保了林区森林面积。
 
林下经济:美了村庄富了民
 
  如今的沙子坡林场不仅是观风海镇一个天然的“氧吧”,而且还是当地村民的一座“小金库”。得益于沙子坡林场,当地的环境变美了,当地的村民依靠沙子坡林场的林下作物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赵背银一家是沙子坡附近的村民,他家一年仅靠卖在沙子坡林场里捡的野生菌收入就有3万多元。
  “我们家能劳动的有4个人,在夏秋两季野生菌多的时候,我们都会到林场里去捡野生菌,天气好的时候每天早上5点左右天刚麻麻亮就要到林场去捡,这样捡来的野生菌才新鲜,才好卖。而且,捡完回到家里接着就可以忙地里的庄稼,两不耽误。”赵背银告诉记者。
  沙子坡附近像赵背银这样靠捡野生菌补贴家用的人家不在少数。特别是每年端午到中秋一段时间雨水充足的季节野生菌繁殖的很快,种类多,附近的村民没有哪一家不到林场里捡野生菌。沙子坡林场丰富的森林资源,充足的水分孕育出多种多样的野生菌,鸡枞菌、牛肝菌、青头菌、老人头菌等应有尽有,捡来的野生菌装在竹篮里就近摆放在距离公路近的树林旁就可以卖完,很多开车从沙子坡林场经过的人都会停下车买上一两篮带走。一年下来仅仅靠卖野生菌,附近的村民就可以多一份不错的收入,少则上千元,多则像赵背银家一样上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