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着力提升 城镇建设管理水平
作者:浦沃 时间:2016-09-19 阅读:176
本报讯(通讯员 浦沃) 近年来,威宁紧紧围绕“四个着力”,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城乡建设各项事业成效显著。
着力抓好规划。在城镇规划的编制方面,始终走重投入、请专家、编精品之路,始终怀有“百年建筑,千年城镇”的理念,立足把县城、县域次中心镇和重点镇、重点发展的行政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四个层次,分轻重缓急,全面推进各类规划编制工作。对城镇规划区内所有建设工程,坚决执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个法、执行一道令”,对随意变更规划、违法乱建等行为,坚决制止、严肃查处,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着力抓好项目。加快城市连接路网和主次干道建设,打通了新老城区和五里岗经济开发区之间的连接线,加快推进乌撒大道、威双大道延长线、凤山路、凤山路延长线、32号路、1号路、景观大道等路网的建设。进一步推进昌明学府、草海湾畔、瑞正国际等旧城改造项目,全面改善旧城区人居环境,实现城市品质再提升。
着力抓好质量。精心设计、精心建设、精心管理,打造一批理念超前、功能先进、融现代气息和地方特色于一体,经得起时间检验,经得起群众评说的精品工程。围绕“三创三建”目标,积极推进“四化”规范管理(即“信息数字化、管理网格化、经营市场化、考核标准化”),大力提高群众素质,不断提高城镇文明程度,坚决克服“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观念,树立“管理出形象、管理出效益”的理念,切实构建和谐新城镇。
着力抓好特色。突出打好“百鸟之都·阳光威宁”这张王牌,突出抓好产业特色、建筑特色、文脉特色,推动城镇建设。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形成“一乡一业、多业并举、特色明显、产业兴镇”的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格局。着力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小城镇特色风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统一。充分挖掘“多彩高原·风情威宁”的民族文化品牌,在注重历史的原真性、可读性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上,传承文脉、彰显个性,提升城镇的知名度和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