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6-09-19

“三个强化”实现“三个突破”

作者:沈光勇 时间:2016-09-19 阅读:207


 “三个强化”实现“三个突破”
——海拉镇海昌村基层党组织自力更生脱贫致富侧记
记者 沈光勇


  海昌村位于海拉镇东南面,曾因“产业结构单一,增收致富缓慢,人均纯收入低”而闻名于威宁,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难啃的“硬骨头”村。
  “我们通过发挥村党组织的带头作用,结合实际,自力更生,因地制宜,构建‘党员+大户(富裕户)+农户(困难户)’的共富‘致富链’,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该村党支部书记苗争说。
  近年来,该村在党支部带领下,着力“三个强化”,实现“三个突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有力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通过村党组织引领,创新发展模式,共建致富链5条,成立专业合作社1个,建成生猪养殖基地1个,种植精品核桃320亩,共种植党参2700亩、魔芋940亩、半夏280亩。
  积极加强引领,强化一个“带”字,在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发挥上求突破。
  该村为进一步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示范引领作用,针对党员干部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应如何积极发挥有效作用这一问题,村党支部多次召集村“两委”人员、党员、村民小组干部、致富能人等召开发展座谈会,研究如何致富的问题。
  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带领农民致富的骨干作用,在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进程中保持和发挥党的先进性,施展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通过抓项目、建合作社、搞带动,实现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带领农民发展产业,实现致富奔小康。
  找准有效载体,强化一个“实”字,在现代特色农业产业规模上求突破。
  该村属低纬度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年阳光充足温差大、无霜期长,独特的气候、无霜的光照,适宜多种林果、药材和农作物的生长。
  近年来,该村坚持以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作为推动发展的核心,以强化农业产业为基础,突出特色农业为抓手,以“畜果药禽”为产业主体,以劳务经济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多措并举,倾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可持续型的发展平台。
  全力发展中药材,建成全乡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大力种植经果林,该村因地制宜,通过集中种植精品核桃,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科学合理地发展养殖业,在全村分户散养的基础上,扎实有效地推行科学养殖,同时积极探索和争取养兔、养野鸡、养蜂等特色养殖项目,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和门路。
  创新发展模式,强化一个“创”字,在积极探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上求突破。
  如何发展?如何致富?关键在人。
  该村注重建设发展型党组织,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在谋划工作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本领、改进工作的措施、科学发展的成效上狠下功夫。
  工作中,创造性地提出了“组帮组、户帮户、党员带农户”的发展模式,按照“抓致富、促发展、建小康”的思路,极力构建共创“致富链”,抓住“创、联、带”三个主要环节有效地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目前,全村有致富带头能力党员3名,大户8名,分别与42名贫困户、困难户(农户)组建致富链。
  村党组织还引导企业、农户通过利益整合,形成“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实现企业、农户的发展双赢,有力推进了发展型党组织的建设。
 



海昌村组织土专家田秀才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党参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