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小康水” 甜了农民心
作者:马召凤 时间:2016-09-22 阅读:176
刚刚把水表安装完毕,60岁的刘玉福就迫不及待的拧开了水龙头,拧的太大,哗哗流出的清水溅了他一身。他马上用手捂住了水龙头,对着孙子大喊“拿盆来”。
这一幕发生在7月中旬的麻乍镇箐岩村六组,刘玉福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还能喝上这样的水,回想起以前喝水的艰难,刘玉福直感叹如今政策的贴心。
长期以来,麻乍镇箐岩村五组和六组是整个村饮水最困难的两个组,村民们的房子在半山腰上,多年来,当地农户是典型的靠天吃水。
在箐岩村五组和六组居民房后面的山腰上,满山都是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地坑。一问才知道,这些凿在地上的洞是当地居民的天然水井。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在山上地势低洼的地方,这样的洞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这满山大小不一的地坑是这里村民喝水难的历史见证。
“有时候天不亮就起床去挑水了,挑水回来才能做饭吃,要不然一家人连洗脸水都没有”,刘玉福说,回想以前等在半山腰上等水,也是遭了不少罪,山上的水是从地里一点点浸出来的,一桶水得等上好半天。
村主任刘永龙说,在二、三月份时,这里的村民喝水最为艰难,这段时间由于天气干燥天上不下雨,所以山上的地坑里没有水,村民们喝水就要到发拉箐或者黑猫沟去担水来喝,而这两个地方来回要走五六公里。
看着满山大大小小的坑,在这里帮忙修建饮水工程的箐岩村七组村民刘世群告诉记者,“这个坑里没有水了,村民就另外挖一个坑,时间久了,这山上到处都是大小深浅不一的洞”。
一桶饮用水,难了一方人。面对这样艰难的饮水条件,村民们毫无办法。
2015年12月份,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在箐岩村传开了。
“真的要通水了吗”?
“什么时候的事情”?
“每家要出多少钱”?
箐岩村要修建饮水工程的消息一传开,立刻就在村子里引起了骚动。村主任刘永龙家里热闹了好几天。村民们都赶到刘永龙家,问这个,问那个。确定了政府要出钱为这里的村民修建饮水工程,村民们都自告奋勇地都出工出力来帮忙。
“自己喝的水政府出钱了,我们当然要出点力呀”,刘玉副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年纪大了,出不了多少力气,但是出一点是一点。
箐岩村五组六组地势偏僻 ,饮水工程修建的难度很大。麻乍镇水务站介绍说:“这里的工程难度相比别的地方要艰难多了,只能在山上修建一个大的水窖,从别的村把水引到大水窖里存储着,然后在村民们自己挖洞吃水的地方就地再修建一个大的蓄水池,把天上的水蓄在那里,如果下面的那个蓄水池有水,就直接接到农户家,等二三月份,下面的蓄水池没水了,再打开上面的这个蓄水池输送给农户。”(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