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群众“想干啥” 再看自己“能干啥”
作者:沈光勇 杨光明 时间:2016-09-26 阅读:227
先问群众“想干啥” 再看自己“能干啥”
——盐仓镇可界村提升党建服务群众侧记
本报记者 沈光勇 通讯员 杨光明
盐仓镇可界村现有农户429户1989人,人均年收入3000元左右,属于一类贫困村,同全国2020年实现同步小康任务十分艰巨。
以前,该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群众精神和物质两个文明建设底子薄。道路建设基础薄弱,没有文娱广场,也没有体育健身场所。群众思想意识比较落后,农业产业结构特别单一。
这些“瓶颈”是该村党支部急需突破的难题和当务之急。探索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提升党员群众带头发展能力和基层党组织服务水平,推动本村经济社会有序稳步发展,成了该村党支部班子肩上不可推卸的重任。
“要干成一件事儿,要先问问群众最想干啥?他们答应了这事儿准能干好。”该村村主任李文豪说。
★★村长心里装着老百姓
李文豪乐观豁达,办事严肃认真,对工作负责,现任可界村主任。
前不久,可界村一二组“一事一议”工程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正等待交接验收。但自然村寨营盘上11户57人的串户路迟迟不见动工,影响了该项目建设进度。
李文豪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对于工程,327米串户路建设只是项目的“九牛一毛”。但对于11户村民的切身利益,却不是一件小事。
村务专题会议讨论时,有人提出把这个建设指标调给三、四组,班子成员个个同意,但李文豪没有表态。
“三四组争着修路的人多得很,这几户人不修,难道我们还要勉强他们修吗?调给三四组,省了多少麻烦?既不用盯着屁股追工期,也用不着央求这11户人家修路。”有几位脾气急躁的同志说。
此时此刻,大家一言不发,都把目光聚焦在李文豪身上。
李文豪放下手中的笔问道:“大家知道这11户人家不修路的真正原因吗?”个个摇头。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更不能草率地下结论。不管采用什么措施,这11户人家的路,一定要让它修起来,不能调。”李文豪说。
会后,李文豪组织人员多次深入这11户人家了解具体情况,采用“召开座谈会、入户细交流、个别谈真心”的方式了解民意,详细了解了群众不愿积极参与修路的具体原因、真实想法、存在问题和困难。
找准问题,采取措施,沟通交流,逐个突破。李文豪为了这事,不厌其烦总共跑了20余趟。
“今天是我来的第21趟,如果明天你们大家还不动工,哪怕是跑一百趟、一千趟、一万趟我都要来,直到你们答应把路修好为止。”李文豪说。
“我们到底图个啥?就图个有路走”,“别说了,就冲你心里有大家,明天动工干”,大伙七嘴八舌,一致赞成。
★★党支部建了自己的文艺宣传队
男大当婚女成亲,自由恋爱建家庭,不需媒妁牵红线,找民政。
孕前检测娃健康,生男生女不怪娘,女儿同是传后人,都一样。
……
这是李文豪为文艺宣传队编写的山歌,虽然内容较短,却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浅显易懂,男女老幼爱听更爱唱,不论是割草砍柴、挑水做饭,都能哼上几句。
为了把党的政策宣传好,该村村支两委决定,成立自己的文艺宣传队,把党的声音编成文艺节目,进村串户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党的政策法规。
文艺宣传队的多场演出中,李文豪自编自导自演的以宣传二孩新政策为主题的《巧猜字谜破玄机》的游戏深受群众的喜爱,百猜不厌,成了宣传队每场必演的压轴大戏。
不但如此,该村还发挥好组织力量,通过党支部多渠道、多形式在本村发现和挖掘各类人才,把优秀的“致富带头人”、“农民讲师”、“土专家”、“田秀才”、“山歌能手”等集中起来,充实到文艺宣传队。
利用传统节日或群众的红白喜事时间节点,用群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山歌孝歌等形式宣传党的政策。
通过深入群众大力宣传,切实提高了农村党员群众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觉悟,使他们的发展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激发了农民群众增收创富的欲望。
一年来,该村共完成地质灾害移民搬迁33户118人,易地扶贫搬迁9户43人。
群众投工投劳修建“一事一议”建设项目3.5米宽通组路2060米,2米宽串户路3204米。
修建健身文体广场一个,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修建硬化健身篮球场一个,建筑面积542平方米。
引进以生产辣椒酱为主的高源明珠公司在可界村安家落户,已完成烘烤车间的全部建设主体工程,机械设备已安装完毕。
动员200余户群众参与旭宁专业合作社种植辣椒和三膜早熟洋芋,可望实现每户增收1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