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6-09-27

吕智全:乌蒙雪松挺且直

作者:周礼雄 时间:2016-09-27 阅读:203


   今年44岁的吕智全,自1998年加入威宁公安警队后,一路摸爬滚打,由一名普通民警逐渐成长为派出所长,打拐中队长、刑侦副大队长。从警18年,吕智全先后荣立 “个人三等功”3次,2次获得“优秀公务员”称号。5次被上级部门给予嘉奖。
  一份份战功、一句句褒奖,也正是一滴滴汗水的凝结,更是吕智全18年从警路途中,枕戈待旦,埋头苦干的有力诠释。多年来,他犹如一株高原雪松,深深扎根在艰苦的环境中,凭着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先后侦破各类刑事案件上千起,打击处理作案人员数百人,用流逝的青春和咚咚作响的脚步声日夜丈量着乌撒大地的平安和谐。
  吕智全中等身材,体形偏瘦,总是面带微笑,给人很强的亲和力。不了解他的人,肯定以为他是从小养尊处优的人。其实吕智全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艰苦的成长环境,不但磨练出他坚强的意志,也使他深深理解了老百姓的辛劳。他常对身边的同志说:“老百姓不容易,我们做事要多想想他们的难处,不要伤了老百姓的心”。
  事实证明,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去年3月份以来,威宁雪山、兔街、观风海等乡镇连续发生了多起耕牛被盗案,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案发后,有着丰富办案经验的吕智全,自告奋勇地担任起打击“偷牛盗马”专案组长,带领民警辗转案发乡镇和周边县市一百多个昼夜,最终一举摧毁 “偷牛盗马”犯罪团伙4个,破获系列盗窃案件4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2人,为群众直接挽回经济损失超过30万元。
  据统计,近三年来,吕智全直接参与摧毁偷牛盗马犯罪团伙17个,破获系列案件高达130起,移送检察机关批准逮捕121人,追回被盗耕牛80多头……
  18年来,在一场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吕智全有过不少惊心动魄的场面,也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辛酸故事。
  2000年的冬天,威宁天气异常寒冷。然而,就在这个冬天,不幸的事情却降临到了吕智全的身上。在抓捕一个逃犯的途中,由于路面凝冻严重,车辆翻下了路边的悬崖。救援人员赶到时,吕智全血肉模糊,全身近30%的皮肤被烧伤,后经工伤鉴定为九级伤残。当妻子赶往医院看见他时,失声大哭了起来,他却用微弱的声音说到:“哭啥,这不没死嘛,躺两天我陪你去逛街……”
  由于右上肢骨折严重,吕智全至今都只能平躺或侧身向左睡觉,只要向右翻身,就会被疼痛惊醒。
  在一次解救拐卖妇女的行动中,吕智全和战友们被当地上百名群众团团围住,并逐渐向他们靠拢,企图阻止警方解救当事人。当时,同行的几个战友全被吓出一身冷汗。而他却丝毫不惧,穷尽办法与之周旋。最终,成功救出了当事人。事后,战友们问他,“难道你就不怕群众真动起手来。”吕智全抬头看了看战友,铿锵有力地说到,“怕,我就不当警察了。”
  “既然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就要对得起头顶这枚警徽。”在18年的从警风雨路途中,每走一步,吕智全都对自己说,“要脚踏实地。”
  威宁是贵州的“屋脊”。辖区山高路陡,交通极为不便,许多案件的成功侦破,都是靠脚走出来的。
  说到山区破案,吕智全是最深有体会的。一个人行走在荒无人烟的大山中,每天步行上百里山路,放眼望去是翻不完的大山,听得见的只是“呼呼”作响的风声。渴了,就喝一捧山泉水。饿了,方便面就是一顿午餐。脸、胳膊被晒掉皮,裤腿、袖口被稀泥裹满,摔倒、磕伤、脚底起泡……这些,对吕智全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据吕智全的家人介绍,由于长期步行,他每年要穿坏三四双皮鞋,很多时候,一双崭新的皮鞋,出门四五天后,鞋底和鞋帮就分了家。但他从来没有说过一声累,叫过一声苦。
  “智者的梦再美,也不如愚人实干的脚印。”这是吕智全写在工作笔记扉页上的一句话。他常说,破案没有什么诀窍,就是在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咬定线索不放松,‘猎物’总会出洞,‘猎人’就要保持“箭在弦上”,时刻准备投入战斗。
  “黎明已带我上路,我不能停下脚步,善良的人在为我祝福。黄昏落下了帷幕,其实我并不孤独,再多的苦我愿意付出。我在风雨中追逐,寻找那前面的路,我要把这黑暗征服……”一首《我不能输》唱出了多少人民警察的心声。我们都知道,在人民警察的日历里,几乎是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的,他们犹如一株株高原上坚强的雪松,在“打击犯罪、维护一方稳定”的征程中,任凭日晒雨淋,却无怨无悔。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个像吕智全这样默默无闻、忠诚职守的好警察,才换来我们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