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山上跑 百姓生活好
作者:马召凤 时间:2016-09-28 阅读:245
牛羊山上跑 百姓生活好
——威宁畜牧业助农发展侧记
记者 马召凤
镜头一:凌晨5∶40分,天还没有亮,管彦坤披上外套就下了床,昨晚睡下去后,他一宿没睡好,按日子来算,圈里的好几只母羊都该产仔了,可现在都超了将近一个星期,咋还没动静呢?
管彦坤起身到了羊圈内,巧了,只见一只只黑色的小山羊已经在吃奶了。盼了这么久,终于下崽了。管彦坤立马拉亮了院子里的灯,叫醒了一起养殖的几个合伙人。
“算下来,差不多有600只羊了”。招呼着刚刚出生的小山羊,管彦坤盘算着自己的生意。这是管彦坤养殖的第五个年头,几年时间,从最初的70只羊发展到如今近600只。带动了当地畜牧业的良性 发展也为周边百姓提供了稳定的8个就业岗位。
镜头二:进入九月,威宁下雨的天气就多了,连续下了好几天的大雨之后,天刚刚放晴,炉山镇乐发村的养殖大户王贵友就吆喝着自己的羊出了门。
今天他的任务不光是要让羊去草场里吃个饱,也是能让圈养了好几日的羊群呼吸新鲜空气。“环境对于牛羊的生长速度很关键的”王贵友说。
赶着羊群,包里带上吃的干粮,王贵友对现在每天牧场放歌的生活很满足。而2010年以前,这样的生活他憧憬却没想到自己能够在有生之年有所体会。
如今的王贵友家中有100多只羊,40多头牛,成为村里的养殖大户。生活在草场和羊群展现的那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画里。
以上是威宁生态养殖发展的两个剪影,威宁畜牧业有了全新的发展态势。从曾经的个体户养殖到现在的养殖大户带动和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威宁仅仅用了五年的时间。
政策扶持好农民实惠多
对于政策上的贴心,管彦坤的感受要比谁都清楚。
2011年,管彦坤开始筹划着要发展养殖产业,筹集了钱自己购买了70只黑山羊,但是山羊的圈却没有了着落,管彦坤当即到了二塘镇政府找到相关负责人。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管彦坤申请成立了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之后,县畜牧局划拨了14万的建圈款和建清除池款给了他,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笔资金,管彦坤的合作社才度过了最初的难关。
不仅如此,每一年春秋两季,二塘政府都会派专人到养殖场给管彦坤的黑山羊打防疫针。
资金扶持、技术帮扶,正是在这样的支农惠农政策下,管彦坤一步步走到了今天,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养殖大户。
近年来,威宁加大对畜牧养殖专业合作扶持力度,通过项目整合扶持、土地流转和各种优惠政策的支持以及“特惠贷”、“群星贷”、“致富通”等优惠的信贷政策帮助农民解决了发展养殖业的资金、技术等问题。使得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极为迅速,现已发展到190个。
资金到位,政策贴心。发展生态畜牧业,威宁不仅仅解决了农民的资金问题,也在农民的“成本”问题上给出了好政策。
一户人家只要养殖牛的数量超过10头,每出生一个牛犊子还可以享受政府1000元的补贴。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养殖,在绿化了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发展了经济。
科技兴牧养殖有保障
“十二五”期间,威宁先在发展畜牧产业方面,在畜牧发展的各个环节加大技术投入。普及人工种草、天然草地改良和饲料青贮、桔秆生物处理技术,提高牧草、饲料转化率和秸秆利用率;普及牛羊人工授精杂交改良综合配套技术,提高个体生产能力、出栏率和商品率;普及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提高动物疫病防治能力。
“十二五”期间,威宁在全县610个村规模养殖场检疫率达100%。在保证规模养殖场的基础上,加强散养动物的产地检疫,截至目前已完成动物产地检疫约6.9万头(只);屠宰检疫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共完成屠宰检疫数为28661头,检疫率达100%。
炉山镇发乐村养殖大户王作福说道:“刚刚开始养羊的时候特别紧张,稍微一点点情况都要跑好几个地方询问当地的医生,后来,县里时常有这方面的专家下来指导,几年下来,自己都快成土专家了”。
资金扶持、政策鼓舞、技术帮扶,威宁结合本地实际,在畜牧业发展上下足了功夫,同样,也收获了硕果。
五年,全县累计完成人工种草21.5万亩。改良型草地和人工草地保留面积 28.5万亩。
五年,威宁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个,建成草食畜禽生产基地 17个,发展草食畜禽养殖小区18个。
五年,有畜牧养殖企业 4家,畜产品加工企业2家,年加工肉类12万余吨;发展各类牲畜交易市场42个,年上市交易牲畜368.62万头(只);有从事草食畜禽经纪人队伍100个,专业协会 21个。
五年,威宁畜牧业总产值从2010的15.21亿元增至2015年的22.78亿元。
过去五年,是威宁畜牧产业发展势头最足的五年,也是威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山地生态养殖产业的五年。数字在增长,扶贫在路上,威宁畜牧业在过去几年奏响了一曲生态和发展共普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