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6-09-29

建设美丽乡村 扮靓幸福家园

作者:何欢 时间:2016-09-29 阅读:225


 建设美丽乡村 扮靓幸福家园
——威宁2016年“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 何 欢



  蓝天作幕,土地为席,威宁大地美丽乡村尽收眼底:一条条硬化路平坦宽敞,一栋栋“贵州民居”漂亮大气,一项项特色产业充满希望,一张张笑脸难掩喜悦之情……今年以来,威宁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实实在在的行动,深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努力为群众创造村庄优美、生态秀美、生活甜美、乡风和美的农村环境。
 
示范引领:建设美丽乡村“威宁版”
 
  对于草海镇卯关村村民宋玉芬来说,今年最值得高兴的事情莫过于修建了三层“贵州民居”新房。像宋玉芬家一样,卯关村家家户户修起了新房子,村里的大多数土地都流转给了合作社集中建基地、建大棚,搞特色产业,而村民们就在基地务工挣钱,有的村民开起了小超市,红火日子迎头起步。
  卯关村路通、水通、网通、产业配套,村子不仅美起来,还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而这样的身影在威宁并不孤单,全县有数十个这样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
  今年以来,威宁以国省干道、景点景区和产业示范带,以“贵州民居”建设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全面推进10条示范线2万户“贵州民居”改造,同时,将10条示范线涉及的268个自然村寨作为示范点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并选择基础条件较好,产业配套、具备示范引领效果的30个村,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打造一批可推广、可借鉴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
  建设中,威宁坚持把美丽乡村创建与农村土坯房(危房)改造相结合,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和精准扶贫相结合,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与深化农村改革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创建相结合,并积极开展“小康水、小康电、小康路、小康讯、小康房、小康寨”六项行动计划,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创建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启动贵州民居建设10843户,完工5218户;完成通组路硬化1096.95公里,实施“两个硬化”工程9343户,安装路灯2579盏,实现农户正常供电75847户,通自来水22256户,移动通讯网络覆盖62670户;根据各村实际,因地制宜引导发展特色产业,完成蔬菜、中药材、脱毒马铃薯、优质玉米等种植15.7万亩;形成规模化养殖猪、牛、羊等2.75万只(头);创建点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7400元以上。
  大规划、大投入、大建设、大推进,今年以来,威宁一批新农村精品示范点初现雏形,如果从天空俯瞰威宁农村,那些村庄无疑已经成为威宁大地上最美的点缀。
 
强化保障:呈现美丽乡村新气象
 
  “现在,我们村的新民居,水、电全都进了家门,我们的生活环境比以前大大改善了。”谈到住着的新民居,板底乡曙光村很多村民纷纷表达着满足。一年时间,一件件惠民实事,让威宁广大农村群众深切地感受到美丽乡村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为了有力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威宁强化了组织保障、资金保障和建材保障。成立了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高规格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了规划建设、产业发展、质量技术监督、文明创建、资金保障5个指挥部,实行县级领导挂帮、县直部门帮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机制,在项目、资金、人力上给予保障。各乡镇也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的工作机构,全县上下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班子成员齐抓共管、各级部门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资金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保障。威宁采取政府融资一点、群众筹措一点、项目整合一点、金融部门帮扶一点、社会支持一点“五个一点”的筹资方式,有效整合“一事一议”、扶贫、农村土坯房改造、生态移民、地质灾害搬迁等项目资金,用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采取“专户管理、县级报账、封闭运行、直补到户、竣工决算”的管理机制等,确保资金安全运行。针对村多面广、涉及农户多等问题,制发建设物资管理细则,最大限度满足建设工程需求,确保建材供应到位。
  规划设计和建设标准是决定新农村品味的关键。县新农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威宁按照“依山傍水、显山露水、亮出田园风光”的要求,组织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实地踏勘、规划设计,并针对农村土坯房(危房)抗震改造工程和“贵州民居”建设,出台了《威宁自治县农村村民建房管理办法》,严格管控,彻底杜绝乱搭滥建现象,保障了建设标准,提高了建设品味。
  威宁县域面积大,新农村建设点多面广,必须抓宣传、抓技术培训,才能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为此,威宁专门印发了创建活动宣传方案,通过报刊、电视、标语、网络、广告牌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宣传;充分利用包村干部、计生特岗、驻村工作人员,面对面向群众宣传创建相关政策;在创建点上组织召开启动会议,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支持创建工作,营造浓厚的创建活动氛围。组建了30人的技术培训工作组,蹲点开展技术培训,累计培训5000余人次,印发“贵州民居”建设图集800套,调动了群众参与建设美丽家园的积极性。
  房屋建设提形象,文明素质树内涵。威宁紧密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实行月督查考评加大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并开展“除陋习、树新风”宣讲活动,整治成效明显。制定“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十星文明户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大力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使美丽乡村不仅美在外表,也美在内涵,使“村貌悦目协调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村民富裕生活美”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