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核桃:农民致富的摇钱树
作者:王德聪 时间:2016-10-09 阅读:224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进入薄壳核桃种植的牛棚、玉龙、迤那、斗古等乡镇,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到处是绿油油的核桃林,铺天盖地的核桃树。素有“南方落叶水果之乡”美誉的威宁,核桃种植,让威宁人民实现了大地增绿、生态良好、农民增收,在积极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进程中率先走上了绿色生态之路。
“小核桃”做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大文章,成为威宁农民的“摇钱树”和县域经济发展的“聚宝盆”。
“农民富裕、美丽乡村”这是今天威宁的真实写照。9月中旬,笔者在牛棚镇新华村石营组看到,已经进入盛果期的核桃树枝繁叶茂,沉甸甸的核桃挂满了枝头。村子通了水泥路,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挂满果实的核桃树与正在新建的民居格外耀眼。
走进村民龙德林的家,只见宽敞的堂屋里摆设齐全:新家具、新电视、新沙发、微波炉等现代家电应有尽有。房前屋后都是果树,挂满枝头的核桃已开始成熟,果树下还种着各种蔬菜。
老龙边泡茶边与我们聊起了他的核桃经,“我家原来的那棵大核桃树,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不但个头大,而且壳薄,米粒饱满油分足,口感也特别好,在周围是出了名的“龙家大核桃”,每年都有几万元的收入,一家人的油盐酱醋,走亲串戚的开支就靠这棵大核桃树了。”龙德林笑嘻嘻地说。由于年代久,树龄长,这些年,“龙家大核桃”也逐渐失去了原来的风采,抗寒抗旱能力不断下降,挂果的年份也就越来越少了。2002年,尝到核桃收入甜头的龙德林,在大家都还没有醒悟的时候,就率先种植了50多棵核桃树,2012年就收入16000多元,后来他又种植了100多棵,今年,预计收入近5万元。靠种核桃富起来的龙德林还把种植技术传授给了附近村民,几年来,仅石营组就种植核桃达500多亩,如今村民们依托核桃种植致富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生活富足。
新营村村民王大荣刚从外地打工回来,他告诉笔者,前几年,家里的地都种上了核桃,地里的活也少了,闲下来就到外面打打工,挣点零钱添补家用,每个月能挣几千元,一年下来还是有两几万的收入,加上核桃全家一年的收入在六七万左右。
“现在国家政策好,农民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强,村里家家户户都种了核桃树,多的可卖五六万,少的也是几千元,有的还种植烤烟,有的养牛、养羊、养猪、养鸡,房前屋后也都种上了果树,吃的喝的什么都不缺,日子过得很舒坦。”看得出,王大荣外出打工几年还练出了口才,说起话来句句都很实在嘞!
这仅仅是威宁山区农民发展核桃致富的一个缩影。
近几年的威宁,林果产业的发展带给农民的不仅仅是收入的提高,也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指数。如今,威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近5000元,其中林果收入占了20%。目前,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100多万亩,总产量达到2万余吨。
核桃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造就了一批高效核桃基地、高产量核桃果树和高收入的农民家庭,紧随而来的是与核桃相关产业的兴起。
在核桃产业的带动下,农产品储藏、包装、加工、运输和销售业蓬勃发展。2012年,威宁引进核桃深加工企业—鹤香果饮料有限公司,该公司就是看中了威宁的核桃种植面积大,而且产量高、质量优、油分足等优点。鹤香果公司落户威宁经开区五里岗园区以来,紧紧围绕做大核桃产业为目标,先后研究开发出核桃食品、核桃饮料、核桃油系列产品,核桃麻仁糖、核桃粉、核桃乳等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广大消费者好评,特别是鹤香果核桃饮品已销往省内外各大超市,赢得了好评。
“初次品尝威宁产的鹤香果核桃饮料,感觉与其他核桃饮品大不一样,威宁鹤香果有一股浓浓的核桃香味。”一位来自重庆的游客这样评价威宁核桃饮料。
近年来,威宁通过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吸引外地企业参与威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开发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不断延长产业链,实现农业资源多层次增值增效;先后有火腿加工、苦荞加工、马铃薯加工等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入住威宁五里岗园区,在经开区,已经形成了农工互动、产业相融的新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
核桃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威宁核桃市场平台的建设。通过大力发展和建立营销组织,扶持专业协会、种植大户和有销售经验的能人从事核桃营销,也培养了农民参与市场的意识。近几年,乡村两级涌现出了一大批核桃自产自销队伍。核桃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等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
核桃产业的发展不仅要使农民富裕起来,也让广大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这些昔日在地里劳作的农民从田间走向了市场,通过市场又培养和提高了在发展核桃产业中的市场竞争意识和素质。“核桃种植不仅是增加了农民收入,更重要的是保护了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石漠化治理的目的就是让山坡绿起来,发展核桃种植,最终是实现绿化与农民致富共赢,让核桃成为农民致富的绿色银行。”采访中,县林业局局长兰洪贵如是说。
“小核桃”在威宁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做成了大文章,在“小核桃”的引领下,威宁农民的小康梦将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