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6-10-09

威宁切实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作者:祖文韬 时间:2016-10-09 阅读:172


   本报讯(记者 祖文韬) 近年来,威宁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让现代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四化同步”发展步伐,为威宁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注入新的活力。
  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积极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支持威宁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与贵州工贸职业学院与其他地区高职专科院校采取“3+2”分段制形式联合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探索县内中等职业学校与其他地区本科院校开展3年中职加4年本科“3+4”试点战略合作办学,推进县域内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重组和共享,构建校政、校校、校企结合紧密、区域特色明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威宁现代职业教育有规模、有品牌、有影响。
  调整优化职业学校布局。优化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力争三年内取得医护专业的办学资质,积极创办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经济开发区新建威宁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创建校企深度融合,产教深度融通的职业教育,加快形成贵州工贸职业学院与威宁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毕节彝文双语职业学校等多所中职学校“一院多校”的集团化办学格局。
  加大民办职业教育扶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扩大职教资源,充分利用“PPP模式”,吸引行业、企业、公民个人独资或者以参股、控股的方式参与兴办职业教育。
  全面深化校企合作。支持条件较好的县内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实习基地,开展多种方式校企联合,既可以引校进厂,也可以引厂进校;建立学生实习成本分担与补偿机制,探索政府补贴方式,鼓励职业学校学生就近就业、园区就业,保护实习企业的积极性;加强职业学校与经济开发区的深度合作,积极探索“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办学新模式;积极推进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精神培育,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五对接”。
  拓展职业教育服务功能。加强对职业教育学校的帮扶和指导,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学历教育、技术推广、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等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开展面向农村农民、下岗职工、进城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复退军人、返乡农民、在职员工等各类人群的职业技能培训,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格局。
  加大初中职业生涯规划宣传与引导。制定规划,定期、系统、有针对性地在学校中组织意愿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考察了解威宁职业院校和经济开发区的学习、工作环境和条件,培养学生对职业教育的尊重和兴趣。
  加强社区职教工作。把强化社区全员培训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综合素质和文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