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春风暖石门
作者:陈武帅 时间:2016-10-10 阅读:264
医疗春风暖石门
——石门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陈武帅
这里是“海外天国”,曾因中西文化的交融而蜚声海内外;这里是苗疆彝寨,2万余群众共同吹响脱贫攻坚的号角;这里是一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一部脱贫史就是一部群众与疾病抗争的历史。
这就是石门坎,在脱贫攻坚共圆小康梦的征途上,石门人勠力同心,腾飞的石门医疗卫生事业呵护着2万余群众生命健康。
★★从麻风医院到石门卫生院
目前,在巍巍白刀岭山下,滔滔莫洛河蜿蜒而去,一座投资351万余元重新改造翻修的石门乡卫生院正在紧张施工中。
早在100多年前,这里就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麻风病医院。100多年来,远近的麻风病人都聚集到此。这个贴有特殊历史标签的石门坎“麻风村”,坐落在一个三面环山地势较平坦的山脚。
王登江老人今年80岁了,老家是海拉镇黑多村山后组,1985年来到麻风村,当时才49岁。到麻风村后,王登江的病得到治疗,在麻风村找到了生活的勇气,于是重新安家结婚生子。孩子有两男两女,都已成年,现在在云南打工谋生。
“现在的房子全是政府出钱新建的,房屋变新变宽敞明亮了,雨天也不用担心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了。”王登江说,他自己生活来源基本上靠政府,每月都有200元的补助,还有衣物等,生活衣食无忧。
从麻风医院到石门乡人民医院,不管时代沧海变成了桑田,为群众救死扶伤的医者精神不变,石门坎精神镌刻进一代代石门人心中。
经过62年的发展历程,石门卫生院从最初的几名医护人员,单一的诊疗模式,逐步发展成为今天集预防保健、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放射检验科、公共卫生科、计划生育保健等科室的综合性医院。
目前,石门卫生院有200毫安x光机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一台,b超机2台,心电监护仪1台,洗胃机一台,心电图机1台。卫生院下设村卫生室,负责公共卫生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有村医28名,2016年新建10所村卫生室已投入使用,基本满足群众看病需求。
“石门乡每个村都新建一所村卫生室,配备2名村医和一名从县城医院下来帮扶的医生开展医疗工作。以前每到赶集天到石门乡医院就诊的群众只有30余人,而现在最多时候达到200余人。”谈起石门乡医疗事业的变迁,石门乡计生协会的工作人员如是说。
★★合作医疗暖民心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住上一次院,一年活白干。”这句顺口溜是曾经石门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真是写照。群众生不起病,看不起病,许多群众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象普遍存在。
近年来,石门按照“政府主导为核心、城乡统筹为基础,健全体制为根本、体制创新为突破”的发展思路,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基本原则,统筹卫生、计生、民政、扶贫等部门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遏制和减少了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对参保患者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符合居民基本医疗报销范围的住院费用按比例予以补偿,不设封顶线。门诊医疗每人每年封顶线300元,精准扶贫11类特殊人群普通门诊补偿报销封顶线400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按80%比例报销,并将村级卫生室人员每人每月待遇提高到917元,并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
陈文芝是石门乡女古村村民,70多岁的她常年患病在身,今年她做了一次大手术,花去7000多元,这对于家庭贫困的她是一笔天文数字。因为交了农村合作医疗费,报销下来她仅仅花了一千多元就治好了病。
“现在老百姓看病,一般都是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还有合作医疗报销,真是暖民心的好政策。”陈文芝高兴地说。
★★专家坐诊卫生室
目前,石门乡村村都有卫生室,28名村医都具有中专以上医学专业文凭,每个村还有一名县城来帮扶的医生。不仅如此,石门乡还对从医人员进行不定期培训,医务人员传、帮、带效果明显。
文华仙是石门乡女古村村医,这个80后女孩从卫校毕业就在村里开诊所当村医,十多年时间用青春守卫着3000多村民的健康,她的脚步走遍女姑村的村村寨寨,被村民称为值得信懒的好村医。
对石门乡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文华仙感触颇深。
2016年,文华仙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从赤脚医生变成持证上岗的村医。有时候,省里下来的专家还亲自坐诊卫生室,为乡亲们带来优质的医疗服务。如今,文华仙不仅给村民看病,还承担村民预防接种、健康档案等公共卫生服务。
全民健康需要大数据,目前石门乡把村民健康全部归纳入档,肺结核、糖尿病、精神病等信息清晰记录入档,随时为村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截止目前,石门乡农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16528份,电子健康档案录入16417份,六十五岁老人健康档案13415份,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665份,糖尿病患者254份,重症精神病患者健康档案47份,儿童健康档案1120份。
王定升是石门卫生院中医科临聘医生,毕业于四川少珉职业技术学校的他从2013年开始在石门卫生院工作。这个土生土长的石门人,见证了石门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
中医、针灸、刮痧、推拿、按摩、拔罐等中医技术深受病患者欢迎。王定升说,现在许多黑土河镇、中水镇,甚至毗邻昭通市患者都有来石门看病住院的,仅中医科每天收治患者都在10余人以上。
石门乡荣合村村民汪万明在昭通市医院被诊断为肝癌,王定升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经过数个疗程治理后,汪万民的病痛得到缓解。
石门乡民主村40岁的杨长才被诊断为酒精化肝硬化,乳房水肿,王定升通过中医治理目前乳房水肿消退,有效抑制肝功能雌激素生长,大大缓解了患者病痛。
“投资280万元的远程医疗项目即将投入使用,我们选派医生到省市医院进行培训学习拍片、化验等,下一步只需要把拍片通过远程医疗,就可以请省城的专家医生看片,并进行专家会诊,届时石门的群众将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石门卫生院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