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6-10-10

“十户一体”谋发展新篇

作者:高胜利 时间:2016-10-10 阅读:246


 “十户一体”谋发展新篇
——威宁三级自治体系强化村级党组织建设小记
□本报记者 高胜利

  今年以来,威宁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突出村民委员会自管主体作用,创新设置村民自我管理委员会,并借鉴运用 “十户一体”经验,在全县铺开“村民委员会+‘村民自我管理委员会’+‘十户一体’”的三级自治体系建设工作。配套建立“村党支部+‘村民自我管理委员会’党小组+‘十户一体’党员中心户”的村级党组织领导体系,完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全面提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真正做到村事村管、民事民办,为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奠定了基础。
  迤那镇芙蓉新村是芙蓉王社区所在地,是湖南中烟集团响应国家“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战略实施以工扶农和迤那镇开展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多年来,芙蓉王新区主要以抓烤烟产业为主,烤烟是该社区主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发展最好的产业。
  今年5月份,芙蓉新村落实“十户一体”组织机构,选定了“户长”,建立了十一个“十户一体”的主体,其中7个是烤烟主体,3个养殖主体,1个是商业经营主体,并明确了“户长”职责和任务。
  芙蓉王社区新河组村民马详被当选为“户长”,他要联合其他9家农户一起搞发展。具体说,“十户一体”就是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根据农户发展产业的愿望,以发展产业愿望相近,居住相邻、技能相似的农户捆绑在一起,形成发展产业一起帮扶、农民之间相互帮扶、社会责任一起承担,公益事业一起建设的新型农村建设主体和发展团体。
  自三级自治体系建立以来,马详带领的10户农户分别以土地、资金、人力、技能加入了主体,进一步把有限的劳力统筹起来,组成了一个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共享资金、技术、管理资源,相互兼顾、相互帮助、抱团共谋的发展团体。
  马自祥当选为“户长”以来,忙得不亦乐乎,他除了种植烤烟外,还带领其他9户在曾家梁子流转土地种起了106亩苹果树。
  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农户将土地向生产能力强的农户流转,利用大户助小户、强户带弱户、富户帮穷户等帮带方式,共同管理,增收致富。让贫困户跟着大家抱团发展,在产业的支撑下脱贫致富。
  芙蓉王社区元龙组村民曹义说:“建立‘十户一体’以来,‘户长’教我们种植经验,10户人家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种植过程中可以把劳动力集中起来,相互帮助,极为方便。”
  除了迤那镇的芙蓉王社区,小海镇小张关村也不例外,借鉴运用 “十户一体”经验,坚持推进产业扶贫与党建扶贫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产业党组织建设,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合作社上,形成“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今年,小海镇完善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将基层党建与精准脱贫紧密结合,围绕增加收入抓党建、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致富产业。在推进畜牧、中药材、马铃薯等产业的同时,也确保了优势产业对贫困户实现精准覆盖、不漏一户、稳定增收的目标。
  “今年村里成立了自管委,专门协调‘十户一体’的发展工作,规划村里的产业,把适合种植和养殖的全部统一起来管理,这样大家可以抱团发展,抱团致富。” 小张关村驻村工作组组长文甫忠说。
  其实,在抱团发展过程中,“十户一体”并不一定非得凑满10户,也不局限于只是10户,成立的每个主体都适当配置了发展能力较强的农户,均衡配备发展好、一般、差这三类农户,实现强户带弱户、富户帮穷户的“一带一帮”模式,真正达到了带动和发展的总体要求。
  今年3月份,小张关村张忠良等7户联名种植鱼腥草,亩产值在14000元左右,为7户老百姓带来可喜的经济效益。   
  自管委成立起来,有针对性地把“十户一体”作为建设主体,通过项目帮扶、资金帮扶、产业帮扶、技能帮扶等方式,就会像合作社那样,逐步解决农户资金少、土地少、技术弱、经营差等问题。
  全县创建三级自治体系工作以来,配套建立村级党组织领导体系抱团发展、利润可观、增产增收,不仅提升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真正做到了村事村管、民事民办。
  据了据,全县按照建好一支干部队伍、形成一套有效制度、完善一批设施建设、美化一片农村环境、建成一个产业基地、维护一方社会稳定、破除一些陈规陋习、树立一批诚信典范的“八个一”要求,力争两年内100%行政村建立三级自治体系,90%行政村三级自治体系规范运行,50%行政村三级自治体系示范运行,全面实现小事在“十户一体”内解决、急事在“自管委”内解决、难事在村委会解决,实现产业发展意愿在“十户一体”上征集、产业发展资源在“自管委”上集中、产业发展项目在专业合作组织上捆绑、产业发展规模在村民委员会统筹下壮大的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