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6-10-10

于闹市中补“精神之钙”

作者:马召凤 时间:2016-10-10 阅读:453


 于闹市中补“精神之钙”
——威宁休闲书吧带热读书潮
记者 马召凤



休闲书吧一角


  国庆长假期间,在威宁向阳路的易道书城内,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上分门别类排满图书,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纷纷在休闲书吧内阅览着自己喜欢的书籍,还时不时地端起桌子上的咖啡喝上一口。正在角落里看《武器百科》的陈大爷用手挪了挪眼镜,抬起头说道:“早上打打太极,下午看看书,和年轻的娃娃们在一起,自己都年轻了”。
  老人喜欢看军事类的书籍。有时候也和孙子一起来。
  和陈大爷一样,在休闲假日前来看书的人不在少数,有教师、有公务员还有学生和家长。
  国庆节期间,记者逛了威宁新开的几家休闲书吧,本以为大家都外出游玩,书店内应是门庭冷落。不料,书店内供给人们看书的书桌全部坐满了看书的人,不同于外界的是,这里是“安静的拥挤”。
  前来看书的人们从外面的书架上抽取自己喜欢的书籍,拿到休闲书吧坐下,就可以伴着音乐悠然地看起书来。
  近年来,威宁城市化步伐加速,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各类休闲餐饮如雨后春笋走进各个商场。而书店也在城市化的节奏中愈加靠近人的生活习惯。
  2015年7月威宁第一家休闲书吧在县城开业之后,一年多时间,以满足读者读书和休闲体验的书吧在威宁已有4家。
  威宁易道书城老板马敏赞告诉记者,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是书店人最多的时候,一整天基本上都处于满客状态。目前,学生群体是店内常客。
  在书吧内,有学生、有家长,还有进入社会工作急需 “充电”的年轻人。书店内的常客不再局限于购买工具书的家长或学生。而从书店书籍的种类上,有文学、历史、经济、工具书等等,也满足了不同年龄段的不同阅读需求,威宁的书店正从原来的售卖单一工具书转变为供应市民多种阅读需求的休闲书吧。
  “把孩子带到书店来比较放心,就算不是做作业,看看其他课外书也比在家玩游戏要好得多。”在威宁四中做生意的马先生说。
  马先生告诉记者,他常年忙于生意,把孩子留在家里很多时候都是看电视打游戏,现在有了这样的书店,里面很多小孩子在看书,自己家的孩子看书找到了伴,比较爱去书店了。
  正在书店内和孩子一同看书的代先生,只要周末没有其他安排,书店是他必来之处。“孩子喜欢看书,我就抽空陪孩子来。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自己抽空多了解一些东西,挺好的”。
  “以前的书店都没有这种能够坐着慢悠悠看书的环境,现在好了,平时上课累了,周末就来这里看看自己想看的书”威宁第四中学的一名学生马娥说道。她喜欢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以前人们走进书店,快速的找到所需要的书籍就匆匆离开。而且来书店的人多数时候购买的是辅导书籍。而今天,除了辅导书热卖之外,文学历史等类别的书尤其受欢迎,很多人常常就在书店坐下,一坐就是一个下午。”马敏赞说。
  作为威宁第一家休闲式书吧的老板,马敏赞对休闲书吧的未来有很高的期望。
  2015年7月开业至今,书店人气一路飙升。“刚开业的时候很少有人来看书,多是买了书就走”。从马敏赞的初衷来说,这并不理想。
  从去年国庆节开始,书店开始有了一小群常客。前来看书的人慢慢习惯了这种在书店安静看书的生活方式,人多了起来。“我想要的休闲书吧的样子才开始慢慢显现出来”。
  “休闲书吧不是枯燥的只有低头看书,看书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马敏赞说。
  在书吧的休息区吧台上,各类饮品供应,看书的人看累了就可以休息一下,喝点奶茶或是咖啡,听听店内一直播放的纯音乐。马敏赞告诉记者,从2012年毕业后自己从事教育培训工作三年,在贵阳的时候总能看到商场内孩子们在悠闲看书,很是羡慕。而到了威宁,除了作业还是作业。“或许威宁有一个休闲书吧后,也能慢慢培养起人们爱看书的习惯,孩子们可以有一个把看书和玩乐结合起来的地方”。
  在威宁鑫行路,行知书吧藏匿于主要街道之外,却依然收获一大批前来看书的人。休闲区没有可以看书的地方就到书架下席地而坐。饮品销售员李群说道,这里还是孩子居大多数,家长和社会上工作的人相比刚刚开业的时候,确实多了不少。
  说罢,李群也摊开一本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读起来。
  从书店出来已是下午六点多钟光景,街上车来车往,书店内依然满座。舒缓的音乐伴随着满卷书香缓缓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