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秃顶荒山变绿水青山
作者:李玉荣 时间:2016-10-13 阅读:228
让秃顶荒山变绿水青山
——威宁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斐然
本报记者 李玉荣

曾经,这里是一片片荒山秃岭,如今却是绿树满坡;曾经,这里是一块块洋芋地,如今却是一棵棵长势喜人的华山松......
近年来,威宁牢牢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高起点规划、规模化治理、效益化发展、整体性推进”的原则,大力实施绿色威宁行动计划,狠抓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一系工程,浓墨重彩地谱写了威宁大地上最靓丽的生态建设新篇章。
有一组数据,成为威宁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斐然的最生动注脚:完成石漠化治理111.5平方公里、营造林7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5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45.5%……
这是一组了不起的数据。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历届县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狠抓落实,体现了威宁广大林业人的辛勤努力,体现了威宁广大人民群众生态文明意识的不断提高和自觉的种绿爱绿护绿。
县委政府:
高度重视,带头种树植绿
历届县委政府高度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用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大金额的投入、务实创新的举措狠抓落实,把树一棵棵栽在威宁大地上。
今年2月14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在草海北坡,县四家班子领导,冒着寒风,带领县直各部门负责人挖土、浇水、覆盖,亲手栽下了一棵棵树苗,为威宁生态文明建设亲力亲为、添砖加瓦,掀起了威宁大地上义务植树造林的新高潮。
这只是历届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幕。多年来,这样的一幕幕不断在威宁大地上轮番上演。如今,那些春天载下的一棵棵树苗,正迎着风雨茁壮成长,成为一道道靓丽的生态文明新风景。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威宁除了开展好义务植树活动之外,特别注重七八月的雨季造林工作。雨季造林效果怎么样,让我们把目光转向盐仓镇马吃水。
2002年前,这里是一片生态及其脆弱的区域。为破解石漠化带来的严重后果,当年,威宁在这里趁雨季种下了2000多亩营养托黄山松,由此也拉开了威宁雨季黄山松移栽的新篇章。如今,经过10多年的精心管护,这里的荒山秃岭早已是绿树满坡,成为威宁生态建设的有力见证。
县委、政府为何如此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这是因为县委、政府决策层和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深深地意识到开展植树造林,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绿化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表现,是牢牢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表现,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威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更是推动威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有效途径。
林业工人:
精心组织,科学实施
威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与广大林业人的精心组织、科学实施、辛勤努力密不可分。
上世纪80年代,观风海镇沙子坡是一片一毛不拔的废荒坡。由于森林植被少,加之乌蒙高原干旱少雨,当风力强劲的季节来临,沙子坡一带经常风沙满天,尘土遮天蔽日,在遥远的乡镇都能看到观风海这边的天空一片昏黄,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
为遏止生态恶化,改善环境,1985年,威宁林业部门在观风海沙子坡一带实施“人工造林”工程,先后采用机播和人种的形式,百折不挠地在荒沙地上持续开展植树造林工程。
如今,沙子坡早已褪去了过去寸草不生的荒凉景象,变成了空气清新,景色怡人,树木郁郁葱葱的一片林海。沙子坡由“秃顶和尚”变为“长发美女”,成为威宁林业工人造林护林的生动形象“代言人”。 目前,近3万亩的人工林,成为威宁面积最大、保护得最完好的一片林区。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这样的例子在威宁还有很多。
人民群众:
意识不断提高,自觉种树护绿
威宁生态建设取得的成绩,与广大人民群众爱绿护绿种绿植绿紧密相连。
哲觉镇马桑林村年已古稀的丁金保,10年前看到家乡的毁林开荒严重,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后,在牛栏江源头的马渣河岸的房前屋后、荒山野岭,带着孩子、孙子栽下了一棵棵侧柏、尖顶杉、柳杉、红豆杉、华山松。
如今,10年前栽下的华山松已有碗口粗了,数十亩荒山变成郁郁葱葱的偌大一个林场。瓦渣河岸的山梁上,演绎着一家三代人接力种树的故事,一时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的美谈。
在威宁推进生态建设的历程中,像丁金保一样的人民群众不在少数。
生态文明建设:
既种生态林,又种经济林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威宁不单单只是种树,而是既种生态林,又种经济林,既种景观树,又种摇钱树,并致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业,让绿水青山既是“天然大氧吧”,又是金山银山,逐渐形成面积达23万亩的核桃、茶叶、苹果等特色经果林产业,让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得益彰,并向100万亩的特色经果林昂首迈进。
同时,威宁按照“点上求精、线上求景、面上求量”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绿色威宁建设行动计划”,加快推进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周边、重要旅游景区景点、城镇周围、园区附近、边界地区和风电场等重点区域生态修复。
此外,还通过精心组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大力推广科学造林,并严格管护,严格质量,确保种植一片、成活一片、美化一片,推动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统一。
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威宁不满取得的成绩。目前,正在加大工作力度,大力走好“产业兴、百姓富、经济强、生态美”路子,努力守好底线、走好新路、快奔小康,确保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图为威宁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