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6-10-14

忙碌的“教书匠”

作者:马召凤 柳勇 李丹 时间:2016-10-14 阅读:138


 忙碌的“教书匠”
——记兔街中学优秀教师安宗平
记者 马召凤 通讯员 柳 勇 李 丹


  2014年6月中旬,兔街镇刚刚下了一场雨,路上湿滑。在兔街镇新升村崎岖的山路上,几名教师护送着一名学生在路上艰难的跋涉。手电筒光在山路上一路晃着往前走,夜,静悄悄的,大家都忙着赶路,没有说话。
  原本方便的摩托车也因为山路崎岖泥浆飞溅而作罢,只能下车走路。路上,被雨打湿的泥土异常粘脚,走几分钟脚上已经被泥巴缠的非常重,几个人只能停下脚步把鞋上的泥巴刮掉又继续走。把学生李长粉送到家已经是夜里十二点多。回到家,家中挂钟上,时间已经走过了三点。
  骑摩托车护送李长粉回家的教师名叫安宗平,是兔街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接到李长粉班主任的“求救”电话时,安宗平刚刚从外面出差回来不到半小时。接到电话,得知李长粉父亲重病急需回家,而班主任是女教师不会骑车的情况后 ,安宗平发动家里的摩托车就出了门。
  从教12年,安宗平的很多个夜晚都会被突如其来的事情叫走,有时候回到家几近天亮。那一辆摩托车,也伴随着他走访了兔街镇的许多崎岖山路,护送学生回家、到学生家里家访,时间长了,安宗平到每个村都仿佛是地道的“村里人”,学生颜朝义说,“我家的狗都不咬他了”。
  见到安宗平的时候,他正在兔街中学操场上“闲逛”,每一个角落都要逛上一遍,哪怕是垃圾坑周边。了解之后才知道,原来他的“闲逛”里并不都是“闲”, “逛”的是学校所有学生的安全。自从接管了学校的安全工作后,他在很多人眼里就“不太正常了”,白天,安宗平把两只手背在后面,得空就在校园周边逛,反反复复。白天逛完了之后晚上打着手电筒依然在逛,逛的位置不变。反反复复,直到他自己内心觉得“没什么特殊情况,安全”之后,方才回家。
  “责任”这两个字,安宗平很少说,却一直在做。对工作、对学生,责任是嵌在他骨子里的底线。在学生堆里,他能说、能笑,却从不忘记,自己走上岗位的初衷。
  “今天下午的考试卷子,明天一早就能看到成绩”学生蔡仕伸说。而每天晚上,他固定的“逛”校园要到很晚,学生晚自习结束之后,他的手电筒光星星点点洒在校园各个角落。很多时候,要到晚上十点以后才到家。然而,第二天一早,学生的考试改卷总能如期发到手里。
  和很多老师不同,安宗平的责任表现出来的是“平和”而非“严肃”,他教授的学生在聊起他时总能用“朋友”二字。
  他的课堂上,会常常伴随着音乐和欢笑。上到《智取生辰纲》,他的一首《好汉歌》把下午昏昏欲睡的学生拉回课堂。他的学生聂永说:“安老师上课最大的特点是轻松快乐,一节课下来,感觉才上了几分钟”。
  说起第一印象,安宗平给很多人的感觉是:风一样的男子。每次来上课,安宗平总是小跑着来,从门口就带着风,前脚刚进教室门,就说“上课”。走上讲台一刻也不停,感觉人还在喘气,嘴里却不停地说:“今天,我们来上……”。一边上课,一边擦汗。
  他是那个在哪一个班都不愿出教室的人。在他任课的班级,总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第二节课的老师都站在讲台上了,安宗平还在给学生辅导作业。学生提醒了安宗平才抬起头,一脸过意不去的样子道别离去又匆匆赶往下一个班级。“我是老师,我的所有工作时间都是学生的”。这是安宗平给出的答案,也正是这样的担当,让他成为校园里那“风一样的男子”。
  他在兔街中学带头创办了优秀的校刊《三人行》,通过校刊的方式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他组织班级学生每天上课前几分钟的演讲,每天一个学生上台演讲,锻炼口才和胆量。他喜欢打篮球,在休息的时间里总是给班上的体育特长生进行体育辅导。
  安宗平总是很忙。他说:“教育的真谛在于献身”。2004年师范学校毕业之后,他回到了兔街,用这12年的责任和担当诠释了一个农村教师的故土乡情。
  “我自己都不愿回到家乡工作,谁还肯来呢……”安宗平说。话刚说完,安宗平已经带着课本匆匆离去,他一边小跑着一边回头说道“我还有课”。
  在兔街中学的操场上,只留下了他匆匆忙忙一路小跑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