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6-10-17

昔日“和尚坡” 今朝“披绿装”

作者:陈武帅 时间:2016-10-17 阅读:176


 昔日“和尚坡” 今朝“披绿装”
——东风镇打好生态战保护乌江源小记
本报记者 陈武帅


  深秋时节,走进有“乌江源头第一镇”之称的东风镇草坪村,茶树、华山松、核桃树漫山遍野,10余万株树苗在风中摇曳着身姿,让昔日的“和尚坡”披上绿装。
  这是东风镇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高举生态建设大旗,植树造林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有效保护了乌江源头的生态环境,还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一个昔日生态恶劣的“和尚坡”摇身变成了贵州乌江源头的美丽乡镇。
 
生态:从挖煤到植绿
 
  “原来我们村经济来源主要靠挖煤,一挖就是10多年,虽说也挣了不少钱,可挖煤导致房子裂缝了,耕地也塌陷了,运煤车一过四处全是煤灰,门外洗干净晒着的衣服变成了黑色,更别提下井的时候家里人有多担惊受怕了。”东风镇草坪村村民安爱情如是说。
  环境的破坏让东风镇人民苦不堪言,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劣,为了找一条发展新路,修复多年来破坏生态环境酿下的苦果,东风镇坚持走生态发展优先道路。
  植树造林,东风镇锲而不舍。这些年来,东风镇草坪村村民在老支书岳毕聪的带领下,种起了核桃树、柳树和华山松。刚开始村民种植积极性不高,村两委就挨家挨户进行宣传,在全村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工作,形成全民动手搞绿化的良好氛围。
  数字最有说服力:2009年在在林业站的指导下,岳毕聪动员并带领草坪村群众种植柳杉600亩;2010年岳毕聪组织群众在北风洞种植青松子2222亩,发动群众种茶700亩,完成核桃树种植300亩,并加强了林业管护工作;2011年岳毕聪发动当地村民种植茶叶700亩,完成核桃树种植300亩; 2014年他带领全村群众种植柳杉1000亩,种植杨柳100亩……
  如今,草坪村荒山荒坡,路边沟帮壕沿,凡是能植树的地方,都让树苗安家落户。按照“谁栽树、谁拥有、谁管护、谁受益,经林业批准采伐林木个人受益”的原则,既提高了个人经济效益,又改善了生态环境,还提高了森林覆盖率。
  不仅在草坪村如此,如今在整个东风镇植树造林已蔚然成风,生态建设成效初显。
  据悉,过去的五年期间东风镇共实施荒山造林15054.7亩,人促封育10000亩,实施四旁绿化杨树种植1500亩,种植行道树385亩,实施退耕还林2500亩,实施荒山绿化樱桃种植项目300亩,种植华杉松8000亩、柳杉3300亩、藏柏3000亩,还投资3380万元实施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在元木社区、拱桥村、黄泥村和文明村进行矿山复绿。
  “植树造林和矿山综合治理、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让东风村庄靓起来、山头绿起来、河水清起来了,人民富起来。”东风镇林业站负责人如是说。
 
经济:从“黑色”到“绿色”
 
  “我家种植了了10多亩核桃林和苹果树,出去成本一年能挣3万多元,打理完核桃和苹果,空闲时间还可以种地、打工增加收入。”东风镇元木村村民陈兵高兴地说。
  从“黑色经济”到“绿色经济”的转变,正是东风镇产业转型发展的缩影。
  长期以来,东风镇在坐享煤炭资源经济带来的财富时,也承受着环境污染严重、安全事故频发等诸多问题。为摆脱资源依赖,该镇创新发展模式,大力抓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生态农业,达到了“一举求多效,激活全盘棋”的效果。
  据悉,“十二五”期间,东风镇落实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资金6000余万元,在元木、黄泥、文明等10个村种植33000亩经果林,其中核桃30000亩、鲜果3000亩,受益群众8000多户;实施人工种草8千亩,圈舍建设28999.5平方米,覆盖受益群众900多户;建成草地生态畜牧业生产基地8个、发展养殖小区8个(含种养殖专业合作社11个),覆盖受益群众900多户;建设150亩的花卉苗圃学用转化示范基地1个。仅仅三年时间,东风镇在农业产业方面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山区特色农业林业经济蓬勃发展。
  如今,东风镇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连片种植高原生态蔬菜、高原中药材、高原干鲜果树和特色种植养殖。东风镇梯田村的冷水鱼养殖、鲁章村的梅花鹿养殖和鲜果树种植、黄泥村的金秋梨和肉牛养殖、格书村的肉猪养殖、元木社区的核桃示范种植、文明村的肉兔养殖等示范产业基地和示范专业合作社,已成为该镇产业板块的龙头产业。
  绿水门前绕,青山郭外斜。生态好了,村庄靓了,东风镇着力打造宜居环境,目前已建成生态文明家园495户,打造市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3个,极大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人居环境。
  “我们不仅要走扶贫产业发展之路,还要走持续健康的生态发展之路,走具有高原山区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自治县政协副主席、东风镇党委书记许如龙如是说。
  东风——乌江源头第一镇,如今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一个山上有果园、山腰有产业、山下有景观的山水宜居美丽乡镇屹立在乌江源头的三岔河畔。图为东风镇草坪村群众集体到荒山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