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6-10-17

下岗职工和他的老书店

作者:马召凤 时间:2016-10-17 阅读:144


 

书店老板刘承龙


  在安静的小街背巷,在拥挤的商圈广场。无数个生命的律动组成了社会。有些生命掷地有声,改变着很多人的生活。有的生命平淡中平凡,安安稳稳融汇成多数百姓如水的日子。而有的生命几经个体生命的动荡,终于回归安静,在角落里安静的坚守着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初衷。
  86书店的老板终究还是坚守下了那一点点的初衷,除去普通百姓谋生的需要,他还想,能够有限度的提升这个地方人的文化水平。
  此人名叫刘承龙,正处人生知天命之年,50岁。头顶发少。说话不温不火,温文尔雅。和他说话总能让人深刻的理解“儒雅”二字。
  2003年,他和妻子成了全国下岗大潮中的“牺牲品”。在水泥厂工作了十七年之后,他们夫妻双双失业。“忽然之间,什么都没有了,非常残忍,也非常现实”。
  这些往事提起,他们依旧激动。那是一次改变他们命运的下岗。妻子郝广玉眼睛里面隐隐有着亮光,打着转。刘承龙说:“人还是要往前走的”。
   “把菜场当作卖场”。因着这句话,下岗工人刘承龙把书店开到了菜市场。书店和菜市场这两个格格不入的环境结合到了一起。在熙熙攘攘的闹市口,静静伫立。
  86书店像是扎根喧嚣里的一根脆弱的文化神经。在拥挤的菜市口检验着城市的文化水平。
  拥挤的菜市场和门庭冷落的老书店。
  在书店的角落里,刘承龙戴着眼镜,安静地坐着看书,像一个旧时老掌柜。他的眼睛一直都在手边的书本上,很少抬头,厚厚的镜片下眼睛十分专注。只有顾客问起,他方才抬头一字一句的向你解答,恭敬礼貌。解答完毕,眼睛重又回到书本间,好像刚刚的问话只是一个遥控器上的暂停键,说话完毕,重新播放,丝毫不影响读书的心境。
  他的书店,没有广告、没有横幅,也没有急功近利的打折促销。一些书籍上落满了十多年的灰尘。没人买,他也就不再吆喝着卖。任其沉淀成发黄的孤本。
  经历了下岗的绝望,打工的艰难,他最终选择了自己喜爱的书本作为谋生的路。应了他过分爱看书,妻子常说他的那一句:“你这辈子怕是要靠书来过日子”。不曾想,几十年前一句随口的话到如今竟是真的。
  然而,书店小,刘承龙说:“我这里怕是威宁最小的书店了”。人少,好几个小时都没有一个客人来买一本书。偶尔走进来的年轻妈妈,带着孩子买了一本字帖便提着手中的菜匆匆离去。书店终究和菜市场有着距离。物质和精神上的距离。
  “这里生意不好,你打算开到什么时候呢?”
  “能开一天是一天嘛”。
  “可是都很少有人来,威宁新开了那么多的大书店”。
  “不光是要为了养活我们两个人(他和妻子),我心里还是想着能稍微提高一点威宁人的文化,虽然可能没有什么用”。
  说起这一点点心底的初衷,刘承龙面色严肃,不笑了,滔滔讲起来。旁边的妻子一边笑一边说道“嘿,你悠着点讲,人家要写上报纸的”。随口又补上一句“他把新华字典抄了两遍,一遍照着抄写,另外一遍按照偏旁部首的区分又抄了一遍”。
  在水泥厂工作的时候,刘承龙成了厂里的“活字典”。
  其实,刘承龙也知道自己书店生意不好的原因在哪里。一是社会竞争大,威宁近几年书店增多,像他这样开了十多年的老书店终归还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另一个原因,是他的书贵。
  “我从来不卖盗版书”。
  刘承龙说,市面上很多卖十块左右的文学书籍,进货价仅三元。他店内的一般文学书籍要卖到三十元左右。“摸着盗版书的纸张我心里就不舒服,没有收藏价值”。在他的家里,收藏的书籍和书店内差不多。可谓一个小型图书馆。
  刘承龙爱看书,在贵阳建材学院读书的时候看书和书法成了他的最爱。后来在威宁水泥厂工作之后,一个月几百块钱的工资有近一半用到了买书上。为此,妻子没少唠叨他。说他是书呆子。  
  “人家借他的书比借钱还难,借去了一段时间就打电话催着要”。刘承龙珍惜每一本书,每一张纸。“小的时候,纸张特别贵,买不起”。也因为这样,包装卷烟的纸盒子他都舍不得扔掉。    
  在他书店的架子上,放着厚厚的三摞摆弄平整、切割的方方正正的烟草包装纸。“贵烟”牌的包装纸背面密密麻麻的写着工整镌刻的书法。里面放着他多年来坚持练习的毛笔字和钢笔字。“烟的包装纸比较适合写书法,放着浪费了”。
  刘承龙看书、收藏书、也自己编书。每一年公务员考试需要的《时事政治》都是他自己编,很快就会被抢购一空。他还自己编印中学的英语单词汇本。
  “一个特别富裕的家庭如果没有一本书,那也没有多少意思”。
  刘承龙说,书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无论什么时候都少不得。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的书店生意不好,却一直持续开到了今天。
  他的那一点点传播文化的初心,到了今天依旧效果不明显。面对市场的冲击,老书店的生存举步维艰。而他家的书架上,却永远留出了一个角落供应纯粹的阅读。
  离开书店,细雨蒙蒙。刘承龙的头又开始低下去,低到书里,低到纯粹的文字里。他和他的老书店一样,在拥挤的菜市口默默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