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山宝”始扬名
作者:郑林华 沈光勇 时间:2016-10-20 阅读:157
农村“山宝”始扬名
——威宁农村电商助推“威货行天下”纪实
毕节日报记者 郑林华 本报记者 沈光勇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成为改变农村传统经济结构与空间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威宁一直身处生产与流通的错配、农民与市场的错位,重生产,轻流通,导致产销脱节,农村经济常常陷入“薯贱伤农”、“菜贱伤农”、“猪贱伤农”等等尴尬境地之中。
如何破解上述发展难题,10月13日,记者在威宁电子商务产业园的采访中了解到,自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工作以来,威宁高度重视农村电子商务工作,通过找准切入点与着力点,将电子商务作为实施精准扶贫、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增加就业率的创新举措。同时,充分发挥威宁特色产品资源和大数据产业优势,积极打造优质平台,加大主题培育,强化人才培养,加强要素保障,不断强化政策扶持推动,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就业增加的阶段性目标。
2016年,威宁全县电子商务已实现交易额2.9亿元,网络零售额为5416.6万元。
平台建设风生水起
13日下午,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一行参观和了威宁电子商务产业园、农村淘宝运营中心、大数据办公室、百鸟之都·阳光威宁O2O体验中心、创客中心、“贵农网”县级运营中心等。
在威宁 “贵农网”县级运营中心,展厅里荞茶、荞酥、荞饼干、马铃薯、芸豆、火腿等威宁农特产品及中药材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商已经成为了各行行业发展的关键词。如何使农村电商迎风起飞,落地执行?威宁电子商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袁娇介绍,威宁通过找准切入点与着力点,直击威宁农村电商“没有品牌、不会包装、缺乏物流、讲不好故事、找不到市场”五大痛点,抓住三大重点,完善“电商精准营销、精准扶贫”模式,积极将农业产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以助农增收。
为打造优质平台,积蓄发展后劲,威宁投资5000万元建成了1.5万平方米集人才培训、电商孵化、仓储物流、冷链配送、线上推广、线下体验等于一体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其中包括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及“贵农网”县级运营中心两大综合平台,分区设置留大功能区,承载电商企业26家。
截至目前,威宁电子商务产业园已完成279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农村淘宝订单量30余万单,交易金额达3000余万元,贵农网自去年3月15日正式启动运营至今已实现农产品上行3133.69万元。其中威宁党参已销往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威宁芸豆销往西欧、中东、东南亚等地区。推进自建网络销售平台建设,建成乌撒网和威宁农特产品网,入驻100余家店铺,实现交易金额46万余元,订单量4800余单。
2015年11月,威宁电商产业园于被评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016年6月,威宁被评为“阿里巴巴农村电子商务最佳运营县域”;2016年8月被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截至2016年9月28日,农村淘宝蚂蚁金服“旺农贷”、订单量和网购覆盖村民数均居全省第一,威宁县“威客战队”在2016年6月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第二届家电节活动中荣获全国四十强。
目前,农村电商已逐渐成为威宁“威货出山”的新动力。
“深闺好女”不愁出嫁
为提高合作社电商水平,威宁电商服务运营中心专门设置合作社电商孵化基地,吸引了20余家不同行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入驻,并从电商理念、产品摄影、包装设计、故事描述、店铺装修五大环节进行电商孵化,把“好货”打造成“网货”,送给大城市的“吃货”。
“威宁电子商务产业园按照政府扶持、市场运作、企业主体模式,加强物流体系建设,提升物流水平,全力推进菜鸟、威盟、圆通等15家物流快递企业发展,并着力做强县级物流中转站,重点推进电商产业园菜鸟物流、贵农网物流建设,配置物流配送车辆18台,整合社会车辆45台,划定覆盖全县14条闭合线路,切实提升货物中转能力。”袁娇介绍说,“电子商务产业园还充分发挥申通、顺丰等民营快递公司力量,积极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物流资源,降低车辆空转率,减少物流成本。以‘分层集散,分级转运’等方式,激活最基层的物流细胞,活跃末梢神经。”
经过辐射效应,辖区内农民合作社的电子商务水平得以大普及、大提高,带领农民敢“触电”、会上网,“好货”变成网货,“好女不愁嫁”,好产品找到市场变成了一件轻松的事。
目前,通过四个月的电商孵化,威宁自治县电商产业园组织农产品上网销售,让威宁党参、芸豆、宁苦荞、火腿等农产品在贵农网上实现农产品销售3113.6万元。
“威货出山”助农增收
“工作中,威宁充分发挥特色产品资源和大数据产业优势,积极打造优质平台,加大主题培育,强化人才培养,加强要素保障,不断强化政策扶持推动,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就业增加的阶段性目标。”威宁自治县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陈美群介绍说。
袁娇说,威宁电商产业园充分利用创业就业扶持政策,拓宽培训渠道,并邀请淘宝大学、贵州电商学院等知名电商专家培训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淘宝合伙人、电商企业等人员2000余人次,带动6000余名知识农民懂网、爱网、触网,加快转型为网商“创客”。组队赴杭州、重庆、山东、厦门、北京、安徽、浙江及省内铜仁等地考察学习发展电商产业先进经验,开拓谋划电商、发展电商视野,提高电商产业发展水平。
同时还出台相关扶持奖励办法等文件,通过加大主体培育,激发创业活力,并以“四免”优惠政策(即入驻前两年免收租金、免宽带费用、免费提供电脑、免费提供创业培训),切实打通创客青年入驻绿色通道,扶持了10家创客企业入驻,目前交易金额达4430余万元,直接带动就业140余人,间接带动1500余人脱贫,发放电商奖励扶持资金70余万元。通过集体引进、集体孵化方式择优对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电商培育,让合作社学会“开网店、做包装、讲故事”,切实推动合作社触网转型升级。通过第三方贸易企业,推动威宁党参、芸豆远销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地区,填补了威宁发展外贸经济的空白。
今年6月8日,威宁成立电子商务协会,以有效用好政府“有形之手”和协会“无形之手”,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生态环境,鼓励支持协会加大区域农特产品品牌策划,建成农产品溯源体系,推动全县特色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出威宁、走出贵州、覆盖全国”。
截至目前,蒋凤明荞系列食品、乌撒烤茶、亚龙食品等10家企业产品实现二维码追溯。
威宁电商产业园以“电商+专业合作社+基地+销售+金融+产业+保险+精准扶贫”模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辐射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推行“电商+温情关怀服务”,利用农村电商开展温情关怀服务行动,帮助368名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亲人免费提供1200余人次视频通话服务。以“电商+旺农贷”模式,在全县农村淘宝服务站开展蚂蚁金服“旺农贷”业务,为当地种养殖户、小微经营者提供扶持资金。威宁目前获得“旺农贷”授权的村淘合伙人共有56名。截至目前,威宁共贷出“旺农贷”200万元,带动农业产业示范基地12个,解决3100余人就业,间接带动3.4万人(贫困户890户、3560人)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