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6-10-18

从矿老板变身种花王

作者:王德聪 时间:2016-10-18 阅读:726


 从矿老板变身种花王
——记贵州金菊生态观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办人罗国超
通讯员 王德聪

  在威宁经开区五里岗园区102省道旁,最耀眼的莫过于那栋“菊黄色”的办公大楼,这就是贵州金菊生态观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建这家公司的是一位来自麻乍镇得营村名叫罗国超的人。
  上世纪90年代末,20刚出头的罗国超,因家庭贫困,没念完中学就辍学在家务农,一年下来不但攒不了钱,要是遇上干旱或水涝灾害年景,收成不但减半,有时还会颗粒无收。从小就机灵聪慧的罗国超,决心到外面去闯荡,1999年2月的一天早晨,罗国超不顾家人的反对,只身一人前往云南大理兰坪矿山,在同乡的介绍下,矿老板爽快地答应了他,并安排在井下采矿。就这样,罗国超在兰坪矿上一干就是八年,八年矿工,使罗国超积累了丰富的采矿经验,还积攒了8万多元的存款。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罗国超又到个旧市老厂锡矿山与朋友合资开采锡矿。
  通过几年的打拼,罗国超也说得上个旧老厂镇名副其实的矿老板,资产达3000多万元,跃入个旧市老厂镇十五大矿老板行列。
  后来,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的进一步控制和恢复生态植被的治理整治,罗国超首先想到的就是产业转型,“转型,怎么转?往那个方向转?得看是否有利于改善民生、有利于生态环保,有利于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通过考察,2014年,罗国超投资1.7亿元在经开区创建了贵州金菊公司,购进万寿菊种子20多吨,先后在草海、羊街等乡镇以及环草海周边种植万寿菊5500亩。为了做大做强金菊产业,他先后招聘当地大专以上毕业生到公司当管理,与他一起经营万寿菊事业,两年来,万寿菊种植涉及草海、六桥、海边、羊街、哲觉、迤那、牛棚等20多个乡(镇、街道),不仅威宁种植,还辐射到毕节、遵义等地区,种植面积达7万多亩,带动5万多户农民种植万寿菊。
  “我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农民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合作获得收入。”罗国超说,“我们按照农民种植、公司收购、保底经营的办法,保证农民不吃亏、有钱赚。” 
  “今年,我们兴茂合作社流转土地300多亩,全部种植万寿菊,农民流转部分土地后,多数在基地打工,不但学到了技术,还增加了收入,有的自己种植,年收入达3万多的很普遍。”兴茂合作社理事长姬兴茂道出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怎么想到要发展万寿菊产业呢?”笔者问。“近年来,威宁草海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万寿菊种植既装点了草海美景,又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可增加空气的含氧量,对于气候循环具有调节作用。花瓣、枝叶可吸附灰尘、二氧化碳等污染物,并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部分有害烟尘分解、转化。”罗国超的回答彰显了他的生态环保意识。接着他告诉说:“种植万寿菊,也是发展观光农业一部分,鲜花亩产量可达3000至4000公斤,产值可达3—4000元以上,一年可采四次花。”
  几年来,罗国超先后到外地聘请高级工程师、菊花种植技术员来基地指导种植,投入1000多万元,引导种植大户发展合作社,带动更多的农民种植万寿菊。为使产业做大做强,罗国超对万寿菊产业还作了系统的规划,依托万寿菊产业,先后创建了万寿菊加工厂、菊花生产线、菊花颗粒提炼油膏生产线。目前,已经建立万寿菊加工生产线1条,主要生产万寿菊颗粒,投放市场以来,产品供不应求,油膏生产线即将建成。 
  你看,这是红色的,那是橘黄色的。在草海周边万寿菊基地,连片的万寿菊花开万朵,观万寿菊花、赏草海风光、菊花千姿百态,五彩缤纷,草海碧波荡漾,鱼儿欢畅。
  “哇噻,多美的地方,简直是人间仙境。”一位外地游客感叹得手舞足蹈。
  每年中秋,正是万寿菊花开季节,江家湾码头周围,大片大片的万寿菊吸引游客观花游海。罗国超说,这是草海的一大亮点,通过连片种植万寿菊,让草海更美。像这样的万寿菊不仅草海周围种植,在威宁就有20多个乡镇种植。江家湾村民卯三笑呵呵地说:“罗老板发展万寿菊产业,带动我们村1000多名村民脱贫致富,他是真正的万寿菊花王啊。”
  按照万寿菊种植的需要,贵州金菊公司从做好村民的宣传发动工作入手,并在种植万寿菊的过程中,公司还选派技术人员指导育苗、移栽、施肥、病虫害防治,组织村民采花、交花,协助企业维护好收花秩序,确保万寿菊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贵州金菊公司从引进到发展,坚持以农户自愿种植为主。注重发挥示范带动效应,让种植户现身说法,客观宣传种植万寿菊的投入产出比、劳力需求等情况,避免群众盲目跟风。还根据村民的具体情况,请来技术员为村民讲解作物轮作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提倡合理布置、科学发展,确保达到结构优化、产业增收的目的。
  据了解,罗国超的金菊公司从引导农户试种到大面积推广,如今已形成了威宁周边县市当前最大的万寿菊种植基地,面积达70000亩,而且辐射到毕节、遵义等地区,直接带动5万户农民种植万寿菊,仅威宁境内就有收购点10多个,并带动农户发展餐饮、运输等服务业。
  从矿老板变身种花王,这就是罗国超在产业转型上的成功典范,采访结束时,罗国超这样说:“转型就是要选择适合一个地区发展的产业,既要注重生态,又要能带动多数老百姓致富,今后,贵州金菊将不断发展壮大,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引导更多的农户来种植万寿菊,同时注重引导培训农户,把技术人员派到田间地头,指导村民在育苗、中耕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鲜花等整个过程实行跟踪服务。不断培养本土人才,选出种植水平较高的农户推荐到公司进行重点培养,让他们更好地发挥示范、帮带作用,让万寿菊种植不仅成为威宁农业的观光产业,更重要的是让贫困农民依托万寿菊种植脱贫,最终实现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湛蓝的天空下,耀眼的万寿菊花一片金黄,铺满了山头地里。金黄色的花丛中,花农双手翻飞,一派忙碌的景象;路上,满载万寿菊花的农用车络绎不绝;丰收的喜悦让村民们脸上笑开了花……这一幅幅场景,是威宁发展万寿菊种植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