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6-10-21

拥军爱民 鱼水情深

作者:罗荣幸 时间:2016-10-21 阅读:221


 拥军爱民  鱼水情深
——海拉镇深入开展“双拥”工作侧记
通讯员 罗荣幸


  近年来,海拉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优抚政策,极开展各类关于“双拥”工作,公开重点优抚对象,按时向优抚对象足额兑现抚恤金,及时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生产生活、看病就医、住房困难等问题,使优抚对象生活水平略高于当地群众,优抚成效明显。

出台落实优抚政策  鱼水情深亲似一家
 
  家住海拉镇新村村大坪子组的李金花,是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主人公、连长梁三喜的原型王发坤烈士遗孀,王发坤烈士在1979年2月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攻打波光时,在周登激战中光荣牺牲,部队后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并记二等功。王发坤同志牺牲后,妻子李金花独自一人扛起家庭的重担,家境本来就不富裕的她,加上王发坤烈士生前欠下2000元的盖房借款,让她们一家的生活更加贫苦。
  随着国家双拥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与之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拥军优抚工作,当地军烈属、复员军人和伤残军人的生产生活得到有效解决。2015年底,海拉镇党委政府通过自筹部分,向上级部门争取部分的方式,开始策划为军烈属李金花一家修建房屋项目,于今年1月正式开工,为李金花一家盖起了一栋两层楼255平方米的贵州民居,还在李金花家门前修了一条近5公里长通组公路,这不仅解决了她们家出行难的交通问题,还惠及到当地更多的老百姓。
  每次去探望李金花老人,一提起党委政府对自己的帮助和支持,她都感动不已,含着眼泪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我们盖房子,修路这些。”
  不仅如此,对复员军人、伤残军人和带病回乡军人等,海拉镇每年都要免费为她们进行体检,对患有重大疾病的送往县级以上人民医院进行治疗。今年8月份,海拉镇共安排70多名60岁以上的复员军人和伤残军人进行体检。同时,按时为复员军人、伤残军人发放生活补助和抚恤金,及时为袁往妹等病故军人遗属发放抚恤金,确保她们生活得到一定保障。
 
强化国防教育宣传  向部队输优质血液
 
  在当地,广大群众深切的感受到了党委政府对军烈属、复员军人、伤残军人等关怀和重视。2016年,海拉镇武装部积极组织开展国防教育宣传活动,鼓励广大青年踊跃报名参军。仅今年报名参军青年就达70余人,看到报名参军青年如此激情,上级部门分配名额又很有限,海拉镇党委政府积极与县人民武装部进行沟通,多争取些名额,通过不懈努力,在原来分配名额基础上增加了7名,这对海拉梦想参军的青少年来说是多么大的机会。
  终于,通过目测、体检、政审等层层筛选,最终有16名青年应征入伍,其中有1名女兵,叫赵婷,今年参加高考成绩为499分,成功录取国家二本高校,但是依然踊跃报名参军,并应征到贵阳武警部队。
  她的父亲告诉笔者:“我女儿能够参军,我感到无比的自豪,比上大学还要骄傲。”
  看到青年们争相参军的积极性,不禁让人们感到参军不仅是每个青年光荣的义务,更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高尚行为。
 
打造国防教育基地 促进双拥常态发展
 
  在当地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拥军优属的政策,积极开展关于拥军优属的各项工作的同时,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切身体会到了党委政府的关怀和帮助。
  为了在当地形成良好的国防教育思想,传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当地党委政府多次与李金花老人协商后,李金花老人自愿腾出自家的一间屋子,陈列丈夫王发坤烈士相关遗物,作为当地中小学生的国防教育阵地,供人们前来观摩和学习,一方面可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另一方面,便于教育和平年代的青少年们不忘历史和学习英雄王发坤烈士的敢于牺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