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6-10-21

又见春元君

作者:爰栖 时间:2016-10-21 阅读:177


   别后居五载,又见春元君。
  上周我和春元提前约定,周六去他家坐坐。坐了十几分钟的公交,在玖圣淀粉厂下车,再步行一刻钟就到他家了。除了新修的一条公路,村庄还是往日的那般景象,踩在铺满枯黄落叶的土路上,四周浓雾弥漫,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我家屋后扫叶的情景。在洒满阳光和杨树叶的黄昏,我和哥哥姐姐每人拿起一把竹扫帚,从树林的这头扫到那头,脚下一路沙沙作响。落叶成堆,箩筐凑近,手脚并举,装满之后就背回家。奇怪的是,也许是人太小,那时候只觉得劳动的辛苦,并没有感受到阳光有多美,也没体会到落叶的响声有多么悦耳。如今家里早已不再扫叶,而我也好几年没有认真地干过农活,小时候干活的情景却牢牢地留存在脑海里,此刻走在这土路上,踩过这些无人打扫的落叶,让这些往事又一一浮现。不管怎么样,我决定下个周一定要回家一趟。
  正是由于这条新修的公路,我走错路了,还好及时发现。途中遇到一个小男孩,满脸的欢欣状,手中拿着一个洋芋,悠然享受着这最朴素的美味。看着他的洋芋,再看着他吃洋芋的样子,让人好生羡慕!人就是这样,看到别人拥有自己真心喜欢的东西,就会心生羡慕,只盼那人懂得珍惜、懂得心疼,千万莫要糟蹋了它。人也应该止于羡慕,因为所有真心喜欢而此刻没有得到的东西,都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在另外一种场合得到代替。
  到了他家门口,我还没有出声,他家的两条小狗就冲过来了,紧接着它们的主人也跟着出来。五年不见的春元君,此刻就站在我眼前,对我微笑,一如当年。还是如此的率真,爽朗。没等他开口,我就发话了:“这就是你的待客之道,派两条狗来对着我狂吠?” 
  彼此相视一笑,接着前后进了屋。屋里还是熟悉而亲切的伯父伯母,五年的光阴在他们身上也留下了痕迹,亦如我至亲至爱的父母,亦如我自己,同样接受这岁月的洗礼。但我们生命中,支撑着我们一直走下去的很大一部分动力,就在这些至亲至爱。
  坐定之后,我们开始天南海北地拉家常,春元的妻子不在家,屋里就伯父、伯母、春元和我。午饭很快就做好了,我像是在自己家里那样,接过筷子就大摇大摆地吃起来。春元不时给我夹菜,更多的是夹肉。后来我索性来了一句:“你不要给我夹肉,我喜欢的是洋芋。”这话导致了一碗的洋芋丝都差不多归于我腹。鸡肉汤里还有一只鸡腿,伯母要把它夹给我,我说:“嗯,伯母,这只鸡腿我肯定要吃的,等会儿我就把它吃掉”,一点也不害羞。唉,还有什么比得上跟喜欢的人吃喜欢吃的东西那样让人舒坦呢?
  春元偶尔说几句客气话,我还是不习惯,幸而只是些礼貌用语。再亲近的关系也应该有一定的相处原则,不能太过于散漫,所以这也是应该的。最怕的就是相隔几年之后,学的油腔滑调,满嘴高就高升发财富贵之类的,就真的是俗不可耐了。
  饭后,我们将自己的近况都作了一番交流,得知他最近在研究洞箫制作。谈到自己制作的洞箫,春元走到电视机前,将其静音,随后拿出手机,将自己录制的、用自己制作的洞箫吹奏出的曲子放给我们听。我没有听过这个曲子,后来得知是《归来的骏马》,听得我满心嫉妒。想当年,我才是最喜欢洞箫的人,自己也买过洞箫来练习,最终却耽于平日的琐事,不了了之。倒是春元,那时候乐器方面只醉心于小提琴和二胡,如今却把洞箫演绎得这般美好。他告诉我,自己的愿望是制作洞箫和古琴,如今洞箫的梦已然成型,只余古琴了。我又钦佩又羞愧,如今有多少人会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内心所爱?不是朝三暮四见异思迁,就是浮躁虚荣半途而废。而春元君能始终怀着对所爱之物的执着,一步步走向令我等钦羡的境界,实为难得!尔后他说他将会亲手为我制作一管洞箫,这真是让我又惊又喜。
  听完了他的曲子,春元抱出了好几本字帖,宋徽宗的瘦金体,陆机的《平复帖》,赵孟頫书法集……我们俩又开始交流下一个热门话题。书法啊,你到底是何方神圣,你到底有何种魔力,怎么就把这两个年轻人蛊惑的如此之深!我还记得,人生中第一次和春元君谈话,是在初三那年,当我觉得和他情投意合时,就是我们谈论书法的时候。后来到了高中,乃至大学,书法仍然是我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最可恨的是,我说的太多做得太少。手上功夫,不花时间去练习的话 ,水平绝对不可能凭空提高。而我总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一直没有认真的练习,真是辜负了那么多曾经赞赏过我的人。最重要的是,辜负了自己。没有为自己真心热爱的东西努力付出过,可以说是对自己最大的辜负了。
  下午,我们到屋后田间散步,走到一处稀疏的松林,他说领我去附近坟堂里看当地写得最好的碑。这也算是我们的癖好了,想起来也觉得欣慰。世人都不喜于接近的东西,一般人都不愿费时间去做的事,那个朋友,他刚好也喜欢和你一起去做。这种感觉,就像是遇到了另外一个自我,所以务必惺惺相惜。
  我们走几步路就到了,正面碑文写得工整典雅,不过也不至于震撼到我。倒是侧面立起的两座较矮的圆饼形石碑, 上边的两句话让我俩赞叹的目瞪口呆。石碑被人蹭了一些泥土在上边,不过文字还是看得清的。碑面章法布局精巧,句式对仗工整,每个字都写得意趣横生,整体风格秀美舒展,如行云流水。聊聊十余字,颇有古人遗韵。右边一句“桂比○兮松比节”,左边一句“兰有秀兮菊花有芳”。那个“○”是我俩都不认得的字,真是羞愧难当。当时我们都震撼了,又联想到了当时刻碑的工匠手法之娴熟,每一笔画都表现得天衣无缝。我感叹道:“每一个技艺精湛的工匠,都是技艺精湛的艺术家。”于是两个年轻人,一高一矮,又伫立在坟前,唏嘘不已。不是凭吊逝者斯人远去,只为赞叹今人手法高超。
  往回走的途中,遇到一丛竹林春元马上表示要在此地找一根竹子做洞箫。说干就干,他挑选好了满意的竹子之后,就去给竹子的主人家借来锯子。一支烟的功夫都不到,我们就拿起两根竹子回家……其中一根的外形我比较喜欢,于是他决定就拿这根我比较喜欢的竹子制作一根G调的洞箫给我。我对他说,如果可以,就做77公分长,要是不行的话,只要长度不带4就可以了。我有时候就是神经质,喜欢给一些特别的东西赋予特别的含义,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东西,我却锱铢必较。但他表示洞箫长度不能完全掌控,因为这根竹节有关。
  第二天下午他打电话给我,让我猜这根洞箫成型之后的长度。我本来想猜77,但太害怕结果不是那样,害怕空欢喜一场,所以就猜80公分。没想到他竟然兴奋地说:“就是77公分,一公分不多,一公分不少。”我彻彻底底的震撼了。有时候刻意地去追求某种一心想要的状态,结局却不尽如人意。这些可遇不可求的东西,真是使人欢喜,让人相信万物的生生不息一定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上天在安排。后来春元又说,拿到成品得等一年时间,需待竹子完全干燥才能钻孔。虽然我觉得时间有点长,但我始终认为,真正好的东西,值得等待。所以我对自己说,即便十年又何妨?
  我真喜欢这样的故事,这样一个意气相投、高尚真诚的挚友,分别多年,却美好如初,丝毫不改当年的风貌与情怀。任时光流逝,情谊却历久弥新。这样一个高尚真诚的挚友,愿意花费时间精力为我制作一样东西,这使我又一次觉得,虽然生活中尚有太多使自己难过的缘由,但是有人愿意与我为伴,有人在关心着我,这已经足以振奋我,让我有更多的力量与生命中的悲戚抗衡。
  因此想到我挚爱的亲人,以及所有关心着我的朋友们。
  咦,微斯人,吾谁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