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显刚:冒水当家人
作者:陈武帅 时间:2016-10-22 阅读:168
短短几年时间,他让一个贫困村变成了富裕村,他让一个4300余人的村庄有了自己的产业园,他让冒水湖畔山清水秀波光潋滟。
他就是金钟镇冒水村村代主任刘显刚,一个80后返乡农民工创业者。
打工,烈日炎炎工地忙
2007年高中毕业的刘显刚随着打工大潮南下深圳、广州,做着打工致富的梦想。由于没有技术,文化也不高,初出茅庐的刘显刚只有卖蛮力气当建筑工人。
在烈日炎炎的盛夏,刘显刚和工友们顶着40多度的高温在建筑工地作业,汗水像水泼在身上不停流淌。
工地居住条件艰苦,许多工友蜗居在一间屋子,生活、起居诸多不便,但为了赚钱养家糊口,刘显刚和工友们没有退缩,也没有选择离开。
钻孔,砌砖,扎钢筋,搅拌水泥,建筑工的活路刘显刚都能娴熟地操作。由于吃苦耐劳,头脑灵活,刘显刚在建筑工地很快站住了脚跟,深得公司老板器重,还结识了一帮工友。于是,工地有活路的时候,刘显刚开始承包来和工友们一起干。
2011年,刘显刚回到了家乡,赚到人生第一桶金的他没有冒然创业,而是应聘到金钟水泥厂当一名工人,思索创业致富的好门路,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打工特能锻炼人,不仅让我赚到人生第一桶金,还开拓了视野,学到许多人生感悟。”这个刚而立之年的农家汉子回忆起打工岁月更多的是感恩。
村主任,带领群众同致富
“天是一条缝,地是一条沟。岩羊无路走,猴子也发愁。”这首顺口溜道出了乌蒙山交通闭塞的尴尬境地。
从2013年开始,刘显刚先后担任冒水村副支书、代村主任等职务。上任伊始,刘显刚就带领村民修通通组山路,搞产业创业致富。
2013年初,在刘显刚的带领下,村民颜家祥、王西福等村民创立了百福林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西瓜100亩、党参100亩,三膜马铃薯100亩,开创了冒水村靠合作社抱团发展致富的先河,如今合作社带领10余户村民走上致富路。
冒水村一直有养殖牛羊的传统,但大多都是零星散养,几乎家家户户都养殖数十只黑山羊和几头牛。村民祖正才家就养殖了30只羊和5头牛,村里像他一样养殖规模的就有80余户。
零星的散养对植被破坏较大,形不成产业。目前,刘启刚正和村民商量,规划出一片土地来种草制作青饲料,专门划片土地来搞养殖,成立专业合作社,实现抱团发展,增加养殖户收入。
创业,冒水有了产业园
冒水村常年在外务工人员很多,返乡创业人员也多,为了让返乡创业人员安心创业,带动更多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刘显刚四处呼吁、积极争取项目,建立返乡创业园。
如今,一个占地面积40余亩,囊括了加工茶叶、加工魔芋、生产化肥等创业企业在冒水创业园区风生水起。创业园加工的魔芋每天可生产魔芋粉10吨,远销四川等地,采用订单式销售。而大量需求的魔芋,带动当地群众种植魔芋的热情。
火车跑得快,全靠机头带。冒水村两委班子大多是创业致富能手,全村32个党员中就有5个致富能手,10个党员带头人,带领村民种植花卉、风景树、中药材等产业致富。
刘显刚介绍说,返乡创业园区,给返乡创业者搭建了一个发展的平台,让更多创业者实现创业的梦想,也带领当地群众快速走上了小康路。
规划,守望冒水生态绿
青山环绕,碧波荡漾,屋舍俨然,惠风和畅,这是走进冒水村给人的感觉,这得益于这些年刘显刚和村委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刘显刚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倔脾气,靠自学完成了贵州师大法律专业本科学业的他对冒水的发展规划超前,守护好冒水青山绿水,发展生态旅游是刘显刚一直坚守的原则。
冒水水库水源来自黑鱼洞,水库位于珠江源可渡河的上游,是冒水村不可多得资源。
前些年村民滥砍滥伐现象时有发生,刘显刚就和村民制订保护生态的村规民约,组织义务巡逻队看守树林,大力倡导植树造林。如今,生态治理效果明显,冒水水库山环水抱、碧波荡漾,基础设施完善,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景点。
每逢周末或节假日,许多威宁、水城等周边城市市民慕名前来冒水水库钓鱼、观光,练车、度假,精明的冒水人开始靠旅游业吃上了旅游饭。
“生态是冒水不可多得的资源,我们打算发展生态农业,开办农家乐餐馆,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刘显刚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