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6-10-25

锲而不舍抓脱贫 引领群众奔小康

作者:沈光勇 时间:2016-10-25 阅读:175


 锲而不舍抓脱贫 引领群众奔小康
——访中共威宁自治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张海
记者 沈光勇

  在中共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期间,针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记者采访了扶贫办主任、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张海。
  记者:张主任您好!作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代表,请您谈谈参加会议的感受与思考?
  张海:这次大会客观总结了十二五期间取得的丰硕成果,对未来五年威宁的发展作了精心的谋划,是一个方向标,是一个指路灯,激励着我们为威宁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县委及其常委会,新班子新气象,新起点新要求,相信新的党委团体一定能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从前进走向胜利,从胜利走向辉煌。
  记者:请您谈谈近年来威宁扶贫工作取得的成就及采取的措施。
  张海:三年来,共减少贫困人口11.54万人,6个乡镇实现省级“减贫摘帽”,90个贫困村实现出列,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的2845元增加到现在的6945元。近几年来扶贫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一些经验在全国全省得到了推广。一是总结创新提出“四看法”识别体系,实现“四看”定性,家庭收入定量相结合的科学识别方法,共识别出贫困户7.46万户、30.64万人,完成建档立卡,认真开展“回头看”、“进一步识别”等工作。二是创造性地提出“三清三问、三抓三促、三看三查、四动四加强、四查四完善、四快四确保”工作方法,从根本上杜绝了“假贫困”、“被贫困”、“穷人落榜”、“富人带帽”现象。解决了管人不管户、管户口不管人口问题,逐步实现扶贫与民政的“两线合一”,真正确保了“该进的一户不漏,该出的一个不留”的整户识别要求。“四看法”花开威宁,得到群众信任,领导肯定,并在全市、全省、全国推广。“333444”工作方法深得民心,符合农村实际。
  具体工作中,按照县委提出的“抓大管小”,“精准滴灌、精准施策” 方针,抱西瓜不忘捡芝麻,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全面实施、全力推动。一是抓大项目,发展区域经济带动全面发展。近三年来,共争取各类扶贫资金7.5亿余元,建成万亩苹果种植示范基地1个,辐射带动精品苹果种植8万亩;完成“三膜”马铃薯种植1万余亩,实现产值6000余万元;完成核桃种植22万亩;引进北京德青源总投资3.62亿元,在威宁发展蛋鸡养殖。二是抓特色种植,发展优势产业,切实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特、一区域一主打”产业发展理念,完成中药材种植26万余亩,实现产值近30亿元;完成蔬菜种植40余万亩,实现产值45亿元;大刀阔斧推进能繁母牛、优质黑山羊、林下养鸡、挖塘养鱼等特色养殖;马铃薯原种扩繁、成品薯扩种,梨、李、杏、桃、石榴、樱桃、猕猴桃等特色水果风生水起。三是抓精准滴灌,注重点线面的共同发展,对7个重点乡镇年度纳入脱贫的对象每户给予5000元,一般乡镇每户给予1000元的产业发展扶持,助力农民思发展、想发展、能发展。四是抓结对帮扶,压实责任。严格按照“54321”结对帮扶模式,完成10544名干部与计划脱贫的1.59万户、6.12万贫困人口结成帮扶对子,并通过“四访”压实责任,严格按照贫困户脱贫“四有五覆盖”要求,找差距、列清单、补短板,确保能脱贫、真脱贫。五是抓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制约发展的瓶颈。严格按照“六项行动”和贫困村出列“五通四有”要求,认真开展安全饮水大会战,交通大会战,全面推进土坯房危房改造。
  记者:作为扶贫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您将采取哪些措施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
  张海:今后要以会议精神为指导,锲而不舍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引领脱贫群众奔小康。要全力以赴抓好进一步精准识别贫困户的业务完善及系统校对、建档立卡工作,切实确保精准。坚决完成本年度85个贫困村出列、1.59万户6.12万人的脱贫任务,确保目标任务圆满实现。扎实抓好7个重点乡镇、50个极贫村的攻坚工作。认真抓好财政扶贫资金的清理整顿和核销工作,及时消化滞留问题,肃清一切历史欠账,努力推进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认真抓好产业布局,围绕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抓好服务推进。认真抓好队伍建设和廉洁自律,确保凝聚力、战斗力的同时,还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不出任何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