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6-10-26

真蹲实驻 群众喝彩

作者:卯龙艳 熊发愿 张亚勋 时间:2016-10-26 阅读:196


 真蹲实驻 群众喝彩
——麻乍镇坝海村驻村干部夏德辉驻村小记
记者 卯龙艳 通讯员 熊发愿 实习生 张亚勋

  三年了,这里已经变成夏德辉的家,坝海村的一草一木,坝海村的房舍道路都一一刻在了他的心里,用他自己的话说,这里的月光也比别处迷人许多。
  自2014年3月到麻乍镇坝海村开展驻村工作以来,这位做事细心果敢的汉子始终把为坝海百姓谋福利当成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真蹲实驻,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察民情、解民忧、出点子,只要事关百姓,总少不了夏德辉忙碌的身影。
 
夯实基础设施建致富路
 
  要想富,先修路。长期以来,道路始终是制约坝海村的掣肘。
  “坝海村共七个村民小组,居住分散,交通条件都极差。以前村里都是土路,雨天泥泞不堪,晴天尘土飞扬,给村民的出行造成了极大不便。”夏德辉告诉记者。
  为了修好村里的通村通组路,夏德辉亲自到村里走访,及时和村干部交流,了解村里的具体情况。在掌握了基本村情后,夏德辉积极协调县一事一议办为该村修建水泥路。截至今年9月底,坝海村已经实现通村路全覆盖,受益群众达到700余户3000多人。
  “不修路就没出路,我到坝海村时这个想法就成为脑中的构想。因为这里的路实在太烂了,我们驻村干部不就是要为老百姓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吗?你看现在村里的路修好了,老百姓出行方便了,生活的幸福感也提高了。”夏德辉笑笑说。
 
雪中送炭暖人心
 
  近日,坝海村五组村民马勋军一家五口喜笑颜开,因为他家终于告别了一家五口挤在一间不足40平方米的瓦房的历史,搬新家了!
  马勋军是一个30出头的年轻人,有的是力气,只是人太老实,没文化,胆子又小,出门打工挣钱都不敢去,怕找不着路回家,家里却又人多地少,日子过得挺拮据。
  夏德辉在走访中了解他家的情况后,看到马勋军家住的破旧瓦房,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马勋军。在工作中他多次与村干部磋商,并向麻乍镇分管领导汇报,最终为马勋军争取到危房改造项目。房屋建设过程中,看到马勋军家生活困难,他又购买两袋大米送到马勋军家解其燃眉之急。
  家住坝海村三组的罗德芳,今年 69岁了,终身未婚。因年老体衰,无力种地,生活困难。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粮食、生活用具等摆放混乱不堪。夏德辉走访他家时耐心的劝导他一定要注意环境卫生,吃的食物要干净卫生,不吃馊食腐食,老年人抵抗力差,容易生病。罗德芳说:“一个独人,也没有哪个会到我家来玩,年纪大了也懒得整”。但夏德辉还是亲自和罗德芳一起把粮食放到楼上,把室内外卫生打扫干净,还给了老人200元钱,让他改善一下生活。
  走访中,若遇到生活困难群众,夏德辉都会给钱给物帮他们解决暂时的困难,会因地制宜给他们出点子,谋发展。
  张稳县夫妇是坝海村七组的贫困户,家里的生计全靠夫妻俩种地维持,夏德辉在走访他家后自费出资为他家购买了一批优良高产蛋鸡鸡苗试养积累经验,以便今后扩大养殖规模,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化解群众矛盾解民忧
 
  马摆河大穿洞是麻乍境内一处景色迷人的景点,受交通条件的制约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
  近年来。为了开发大穿洞的旅游资源,县委政府决定修建一条公路到大穿洞,但因沟通不及时,施工方与六组村民严达万、李章迅等村民发生了冲突,导致村民堵路,无法正常施工。
  夏德辉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约上村干部主动到施工现场进行调解。据了解,冲突的原因是施工方在没有和村民商量的情况下就私自在山林里开采石料,损毁了不少树木,砂石又湮没了不少耕地,村民多次要求补偿,但施工方不予理睬。
  于是,夏德辉找到施工方负责人,耐心地给他们做了思想工作。“修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是为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我能理解施工方就地取材能够节约成本,但也不能损害群众利益啊。协商到最后,该负责人同意私下与村民协商,给予村民一定的补偿。最后矛盾就这样化解了。”夏德辉说。
  夏德辉为人温文尔雅,说起话来慢条斯理,正是这样的性格,让他在为村民化解矛盾的工作中游刃有余。自驻村以来,他一共参与化解矛盾纠纷20余起,现在村里的村民无论有什么纠纷,或是有什么疑难问题,首先总会想到夏德辉,他也几乎都能合理解决。
 
村民疾苦记心中
 
  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的人不断增多,坝海村的留守儿童也渐渐变多。如何为这些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夏德辉一直在思考。
  今年暑假,夏德辉自筹资金600多元为村里的22名贫困留守儿童学生购买新华字典、英汉词典、成语词典、暑假作业、课外读物等书籍60多册,并亲自将这些学习资料送到小朋友们手中。在开学之际,他又自己出资为30名贫困留守儿童学生购买了30个新书包。
  “这些孩子过得不容易,大人不在身边,要自己照顾自己不说,有些大一点的孩子还要照顾弟弟妹妹,虽然有爷爷奶奶或亲戚照顾他们,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老人们忙生计已经够累了,哪来时间好好照顾他们。我在暑假给他们买那么多学习材料,就是不希望他们在暑假荒废了学习,这也算是我这个驻村干部对孩子们的一点关心吧。”夏德辉这样说。
  夏德辉在坝海村做的事很多,多到他已经记不清了。
  无论是在在青黄不接之时向县民政局协调大米发给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还是一次次自己出资帮助需要帮助的村民。他始终相信,作为一名驻村干部能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固然好,但由于方方面面的条件限制,能脚踏实地的为百姓干一些实事、好事也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