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育硕果
作者:郑林华 沈光勇 高胜利 时间:2016-10-28 阅读:215
一片“冰心”育硕果
——黑石头镇河坝村冰心苹果产业助农增收记述
毕节日报记者 郑林华 本报记者 沈光勇 高胜利

装箱外运

装箱外运
一棵苹果树长出的果实,也许只能让一群人解解馋,但一片苹果树结出的果实,不仅可以让一个地方的人解馋,还能带富一方百姓。在黑石头镇的河坝村,就有一片苹果林,成了村民们的摇钱树。
“冰心”一片 游子回乡圆旧“梦”
10月13日,记者走进河坝村的“贵州宝峰冰心苹果开发有限公司”的精品冰心苹果种植示范基地看到,成片的苹果树郁郁葱葱,微风吹过,空气中夹杂着苹果的香味。
此时正值冰心苹果的采摘期,不少游客慕名前来观光和品尝。枝头挂满的冰心苹果,令人垂涎欲滴。
“威宁气候独特,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比较适宜苹果的生长。冰心苹果果肉细而松脆,味甜汁多,清香可口,营养丰富。虽然样子不太光鲜,但却拥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公司负责人许如奎笑呵呵地说。
43岁的许如奎原本是威宁哲觉镇人,18岁时,迫于生计,外出到云南打工和做生意,直至2014年回乡创业。
许如奎说:“小时候,就经常听到别人夸赞威宁冰心苹果非常好吃,但当时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只能听听而已,没有过多的想法。待成家立业后才慢慢发现,威宁冰心苹果有些不简单了,它名声大噪。”
许如奎在云南期间,再次听到云南人对威宁冰心苹果的夸赞:“威宁的冰心苹果太好吃了,很多人特意去产地买都买不到,听说还得靠关系提前订购才行……”
威宁冰心苹果名声在外,这激起了许如奎的兴趣。2014年,他多次往返于云南与威宁之间,明则回老家探亲,实则为了调查威宁冰心苹果的市场销售情况和产业发展情况。
许如奎说:“以前自己没能为家乡做点什么,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情节。如今回到家乡威宁,我就想为家乡的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带着乡亲们一起搞产业,让大家能一起尽快脱贫致富,直奔小康。”
砥砺前行 创业路上不忘初心
在云南奔波了二十余载,许如奎省吃俭用,为后期发展积累了不少的从业经验和创业资本金。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2015年3月30日,许如奎邀约当地村民李继锋和郑少龙,经过多方努力,从黑石头镇接转了180亩的冰心苹果基地合伙经营,并成功成立了“贵州宝峰冰心苹果开发有限公司”。
公司刚起步,就有很多质疑的声音在许如奎耳畔回响着。村民们说:“以前经营这苹果基地的人都做不下去跑了,你们还敢接手继续做,你们不怕亏钱吗?花这么多钱,看你们能做成什么样子,能坚持多久。”
村民们的质疑并没有吓倒许如奎的决心。为将基地做大做强,他一方面果断向协议方支付了100万元的保证金,签订了25年的经营合同;一方面积极加大投入力度,从百姓手中流转土地,扩大基地的种植规模。
公司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2015年,公司迎来了继续发展的第一次挑战和考验。受倒春寒影响和各种因素的制约,冰心苹果出现了滞销现象,收获的70吨苹果就有40吨因保存不善变质腐坏,剩下的30吨仅卖得20余万元,2015年公司全年直接亏损近80万元。
要说决心一直没有动摇那是假的,面对这样的亏损,许如奎内心比较着急,他也曾因此想过放弃,但他最终并没有放弃。他心里回想和盘算,如果就这么放弃了,那这一路付出的努力都将白费,亏损的绝不仅仅是那近80万元那么简单。然后再回想冰心苹果的发展潜力等,许如奎再次更加坚定了信心。
许如奎心系公司的发展,但也不忘初心。为带领乡邻一起发展致富,公司从老百姓手中流转土地,将他们栽种的苹果树承包纳入果园,进行统一管理和经营。同时还与老百姓达成协议,在果园内修建了宽4米、长5公里的水泥路作为机耕道,以改善果园基础设施,后期用工还优先择用当地百姓,目前园区常年用工达20余人,老百姓在果园工作一天能挣取80到100元钱。
硕果累累 绘制农村新画卷
“如今,党委政府十分关注和重视农村农业板块经济的发展,县农业局还给予了我们大力的支持,帮助我们加大宣传力度,提供技术指导和补助部分资金,援建容量为1000吨的保鲜冷库等。”许如奎说。
目前,威宁冰心苹果一路市场走俏,主要销往毕节市各县区,乃至全省范围,甚至在毗邻的云南省也能见到它的身影。今年天气还好,果园里威宁冰心苹果迎来一个大丰收,产量将达110吨左右,预计毛收入将达80万元。
截至目前,公司总投资已达260万元,苹果种植面积达460亩,带动百姓发展苹果产业110余户,预计2020年基地将开始盈利。
每年三月,春风徐来,河坝村便成了花的世界,苹果树枝头吐新,一株株嫩绿的叶芽偷偷挤上枝头,一簇簇粉红的花朵悄悄爬满树梢,美丽动人!四五月,花瓣随风飘散,绿树成荫,枝头上的小苹果也羞涩地探出了脑袋,可爱至极!直到八月份,一些早熟的苹果已散发出果实的香味,等到金秋十月,河坝村所有的苹果树已挂满累累硕果,整个河坝村都是苹果的味道了……
2016年,全村9个村民组 714户3216人的人均收入预计将超过5000元,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越过越有盼头了。
“今后,我们将加大投资力度,努力把基地打造成为集吃、住、游、玩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观光园。”许如奎说,“让游客来了河坝村舍不得走,走了还想再来。同时也让我们当地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对脱贫奔小康越来越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