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身上的文化
作者:李云侠 时间:2016-11-01 阅读:213
穿在身上的文化
——云贵乡马街村彝族服饰探密
本报记者 李云侠

鲜艳的色彩搭配,繁复的花纹,往哪里一坐一站都是最佳的风景。

马街彝族男人的常服也以蓝色和黑色为主

只有在做新娘子的当天,头饰上飘带才放下垂在身后。

马街彝族妇女们的日常生活装

为了方便劳作,马街彝族往往将外裙系到背后,用腰带束紧。

聚在一起,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妇女们在交流衣裙缝制的经验

马街彝族男人的盛装

从身后看去,马街彝族妇女独特的穿戴引人注目

女常服

马街彝族妇女服装上装饰了许多太阳图案

穿上盛装,跳起古老的酒礼舞

粉红色头巾,蓝色、黑色的衣裙,白色的布腰带是马街彝族妇女日常着装的几大标志

鲜艳的色彩搭配,繁复的花纹,往哪里一坐一站都是最佳的风景。

马街彝族男人的常服也以蓝色和黑色为主

只有在做新娘子的当天,头饰上飘带才放下垂在身后。

马街彝族妇女们的日常生活装

为了方便劳作,马街彝族往往将外裙系到背后,用腰带束紧。

聚在一起,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妇女们在交流衣裙缝制的经验

马街彝族男人的盛装

从身后看去,马街彝族妇女独特的穿戴引人注目

女常服

马街彝族妇女服装上装饰了许多太阳图案

穿上盛装,跳起古老的酒礼舞

粉红色头巾,蓝色、黑色的衣裙,白色的布腰带是马街彝族妇女日常着装的几大标志
在马街,太阳穿过红松和水杉的枝叶投射到杜鹃和山茶树上,杜鹃和山茶羞红了脸,次第绽开,于是,举目皆是杜鹃和山茶花的倩影。
在马街,在洗平塘的泉水旁、山间草甸的旷野中、郁郁葱葱的竹林下,听见了咯咯的笑声,你就遇见了将日月星辰穿在身上的彝家阿妹,歌一曲、舞一段,黔西北高原上,翻飞的裙角就展开了一段彝家人勤劳善良的故事。
马街是云贵乡彝族聚居的自然村寨,古寨坐落在海拔2400米的高原丘陵地带,年温差小。全寨300余户村民,70%的是彝族,他们崇拜太阳神,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和服饰。
马街彝族服饰较为古老,时至今日,在马街几乎每一个女孩子在十多岁的时候,就在母亲手把手的教导下学会了缝制衣物和刺绣,他们所有服饰均来自家人一针一线的缝制。就算日常穿着均延续着手工缝制的传统,刺绣的花纹虽然有所变化,但依旧保留着传统太阳神崇拜的图腾,他们的衣饰依旧是对日月星辰及生活情境的记录,像一部部行走的历史。
在马街,女子服饰大抵分为两种,常服和盛装。
常服较盛装朴素,纹饰稍少,便于日常劳作。衣衫主色喜蓝色、黑色两种,带粉红色头巾、系白布腰带。盛装在衣衫领口、袖口、前襟等处配以大量刺绣。刺绣纹饰多为日月星辰及田地荞花等物象,用色多浓艳的红、绿、蓝搭配传统刺绣图案。
女子下身着青、蓝、乳白色相间的三节长裙,上着琵琶衣衫,罩在褶裙外,系白布腰带。衣衫的袖口、前襟、肩部缀宽窄不等的各色花边,呈漩涡纹,前襟提起,左边向后扣入腰带里。
马街彝族头饰十分讲究,抹额的左右两束头发梳向后,并抹平,用钉有梅花形白扣的带子横系发际部位,以宽2寸的白布带卷成一圆盘,外用同样宽的绣花带绕上,然后套在头上。发盘中逢横向套两根绣花飘带,由后脑绕向前额,交叉成人字形正对鼻梁上方,交结在发盘顶端,但结婚当天,则下垂到身后。在头顶正前方,刺绣的纹饰一定是代表太阳的,相传是彝族崇拜太阳神,在劳作中,只要抬起头来就能得到太阳神的眷顾。
高原的自然环境及气候条件、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马街彝族服装的特色与风格。在丰富的想像与实践中,这些服饰也体现着民族的集体智慧,蕴含着他们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