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普查试点工作专家组到威宁检查指导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
作者:马关响 虎海静 时间:2016-11-03 阅读:148
本报讯(通讯员 马关响 虎海静) 日前,由省中医药管理局、贵州中医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等单位组成的省级普查试点工作专家组到威宁检查指导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
专家组一行首先到县卫计局查看了威宁中药资源普查的相关工作材料,在听取威宁的工作汇报后,组织召开了验收会。会上,检查组对威宁第四次中药材普查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专家组要求,下一步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做好威宁的中药材开发和利用;要高标准高质量做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做好品种调研、资料归档和标本存放;要积极引导,促进成果转化,结合实际推动重点药材的种植,特色化推进民族医药文化发展,促进中药资源普查为威宁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建立健全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机制,提高调查人员的工作能力;要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为全省范围内的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积累经验,探索新路。
威宁作为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贵州33个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县之一。自2014年初正式开展工作以来,成立了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及其办公室,拨付专项普查经费30万元。截止目前,全县共有野生资源样地49个,完成调查样地46个。在草海、牛栏江、马摆大山、石门坎、中水、秀水、盐仓、金钟等地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在草海周边发现了金铁锁、康定玉竹等珍稀药材;全县有一定规模的中药材种植基地15家,威宁73种重点品种药材已采集70种,全部按要求进行了干燥处理,称量记录干湿重并妥善保存。其中,药用资源储量超过500吨的有16种;中药材市场流通量有一定规模的主流药材品种有27种,其中党参年销量最高,近4000吨。此外,年销量超过10吨的还有续断、丹参、百合、半夏、板蓝根5种,这些药材多为种植基地或合作社统一收购,主要销往云南的制药厂,四川、安徽等地的药材市场及收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