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辣椒映红了村落映红了日子
作者:马召凤 卯龙艳 张怡 沈光勇 时间:2016-12-06 阅读:240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百村纪行”大型纪实采访系列报道(8)
火红的辣椒映红了村落映红了日子
——麻乍镇双包塘村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致富记
本报特派记者 马召凤 卯龙艳 张怡 沈光勇

作为麻乍镇17个行政村之一的双包塘村,面积不是最大,人口不是最多,却从四面都是高山的麻乍坝子脱颖而出,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全国。2016年8月,双包塘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马摆辣椒也成了村里最火红的品牌,那一片片火红的辣椒火红了市场。
从县城坐车一路前往麻乍镇,双包塘躺在一个四周都是高山的坝子里,从山谷上往下望,1000多个白色大棚勾勒出了麻乍坝子独特的线条。大棚里面,1500亩辣椒刚刚采收完毕。
村主任杨国亮正在组织农民们准备翻犁土地,种植三膜马铃薯,大棚内热闹得很。很多并未参与马铃薯种植的农民也在旁边认真听着。杨国亮在他们眼里是一个能人,平日里总有村民凑到他的大棚内,想瞧一瞧村主任在干什么,想从中间学一点能够发财致富的本领。
一条康家河逐次浇灌着双包塘村沿河的土地,也沿途诉说着麻乍坝子的故事。
双胞塘村是一个特殊的村庄,特殊之处在于这里的人似乎都懂市场,不再把所有力气花费在传统的种植苞谷和洋芋上。在村长杨国亮的带领之下,当地的多处地方都种植上了马摆辣椒。从传统的农业种植到紧跟市场的精品种植,从一个人的马摆辣椒到全村人的马摆辣椒,从一个传统的农业村落到打响马摆辣椒品牌的全国示范村。
红红火火的马摆辣椒,翻开了双包塘村红红火火的小日子。
2016年,双包塘村种植辣椒1500亩,麻乍坝子内其他几个村在杨国亮的带领下也开始种植马摆辣椒,全部总计5000亩,亩产值6000元,全镇收获辣椒100多万斤。 当地有七八百亩农民搭上了种植马摆辣椒致富的列车。每年,村里都会组织农户通过远程教学和实地参观学习辣椒的种植技术。在双包塘村,学习种植马摆辣椒成了群众必修的远程教学课。(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