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6-12-06

火红的辣椒映红了村落映红了日子

作者: 时间:2016-12-06 阅读:147


 (上接一版)
  种出好的辣椒品种,打响马摆辣椒的产业品牌,一村一品帮助村经济崛起和农民脱贫。一个亮点产业带活了一个村庄的生气和活力,也带动了一个村脱贫的步伐。
  张明礼是麻乍镇双包塘村星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一名管理技术工,2014年之前,张明礼一直在昆明打工,2014年,在外漂泊多年的张明礼回到家乡,坝子内白色的大棚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走进大棚看到一片火红的辣椒之后,这位常年漂泊的打工仔下定了决心留了下来,参与了马摆辣椒的种植和合作社的管理。如今,张明礼每年的辣椒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还不包括他每月3500元的工资。 
  孙福琴是双包塘村的一个贫困户,丈夫很早就去世,她一个女人独自带着三个孩子某生活。长期以来,孙福琴都在土地里和苞谷洋芋打着交道。2012年,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孙福琴加入了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带领下成了一名技术管理工人,并用家中2亩土地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成为依靠马摆辣椒脱贫的贫困户之一。
  大山里的马摆辣椒带富了一方群众,红红火火的孕育了当地百姓的日子。每年双包塘村把100多万斤的辣椒输送到深圳、四川、重庆等地,声名远扬。 
  说起马摆辣椒的种植,村主任杨国亮是绕不过去的一个人物。2010年以前,杨国亮在昆明打工,一去就是8年,这八年中,杨国亮在昆明学习了种植技术和冷冻技术。2010年,杨国亮回到双胞塘村,成了这里的村主任。在昆明的8年打工经历让杨国亮对市场和产业有了一定了解,第一年,杨国亮就在双胞塘村栽种了500亩大方辣椒。然而,辣椒的品种并不适合当地种植,杨国亮失败了。
  2012年,全县组织一部分村主任到山东寿光学习种养殖技术。“人家那里能种,我们双胞塘各方面条件也不差,为什么种不出来。”就是抱着这样的疑问和决心,从山东寿光回来之后,杨国亮随即成立了麻乍镇双包塘村星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这中间,杨国亮多次向山东寿光的技术专家学习。终于,杨国亮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第一批马摆辣椒运到了深圳市销售市场,反响非常好。
  受到了这样的鼓舞,从深圳回来之后,杨国亮下定决心大干一场,把马摆辣椒这个品牌打响。扩建了辣椒种植面积、发动当地农户加入马摆辣椒的种植、多方寻找销路。一步一步,马摆辣椒从2012年至今,面积扩大了,销路打开了,品牌效益出来了。
  如今,马摆辣椒火红地走出了马摆大山,走向了全国的市场,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集中发展的特色产业,映红了老百姓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