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6-12-08

机耕道助农奔上“小康道”

作者:龙胜 时间:2016-12-08 阅读:194


 机耕道助农奔上“小康道”
——威宁农村机耕道建设侧记
本报记者 龙 胜





建成的机耕道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农村机耕道的建设,也因为需要走的人多,应了万千“民意所向”,一条条机耕道穿梭进村组,“游走”在田间山野,原本只能“一踩两腿泥”的乡间小路,如今变成了宽3.5米的混凝土“大道”,每天轰鸣而过的机动车声正引领着乡村贫苦大众奔上“小康道路”。
 
2014,13.5公里机耕道“走红”乡村
 
  迤那镇莲花村莲花组村民李军,现年40岁,以种庄稼为生,家中土地面积较宽,在2014年村里机耕道没有建成之前,李军一家种地可谓“苦不堪言”。
  莲花村地广人稀,土地多而薄,只能靠大面积种植获得收成。多数人家的土地离自己居住的地方都很远。李军家就有一块4亩多的土地离家大约1公里,因为公路不通,每年栽种只能靠肩挑背扛。
  如今,一条宽敞平整的机耕道如同“玉带”刚好从自家地边经过,李军直接把拖拉机开进地里,无论播种还是收获都方便了很多,肩挑背扛的“苦力”得到了“解放”。
  李军是个豪爽健谈的人,走到其他地方,逢人就说起村里的机耕道,“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条条机耕道,修进新农村。机器满山跑,农民笑成堆。”这不,他还把村里的机耕道建设编进了打油诗。
  在村民们的口耳相传之下,莲花村的机耕道建设很快“走红”乡村。
  “没修之前,农民进地干活很费劲,现在好了,拖拉机直接开进地里。”莲花村党支部书记郑忠营告诉记者。他说,“我们村平均海拔2450米,最高处达2700米,冬天凝冻很大,一年平均有70天左右的凝冻时间,群众生产十分困难,如今修了锤石面砂的机耕道,给群众带来了很大的方便,部分出行困难的小组,村民们还巴望着再给点项目呢。”
  记者从威宁财政局农发办了解到,全县机耕道建设标准基本一致:路宽3.5米,混凝土路面厚15厘米,路基厚20厘米,石块垫底。
  2014年,威宁分别在迤那、哲觉、么站三个乡镇共计实施机耕道约13.5公里。其中,迤那镇莲花村修建机耕道5条,长7105米,么站镇岔河村修建机耕道2条,长4430米。哲觉镇中发、海田、瓦竹等村,修建机耕道6条,长1960米。
 
2015,13.7公里机耕道便民利民
 
  嘎基村位于大街乡政府所在地北方,距政府所在地4公里,全村土地面积13.5平方公里,辖五个村民组。全村气候冬天较长,夏天较短,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该村本就山高坡陡,加之道路难行,群众出行和种庄稼十分不便。
  2015年,县财政局农发办在该乡嘎基村建设机耕道8条,总长约5公里。机耕道的建成,为该村百姓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日前,记者前往该村嘎基组采访,但见一条条机耕道“爬坡上坎”,在山间曲折延伸。平整光滑的水泥路面,苗族同胞正舞着鞭子撵着羊群经过,庄稼地里,到处站立着成捆的“包谷草”,农家小院里,黄灿灿的包谷一串串缀满了屋檐。
  “‘铁牛’换‘耕牛’,拖拉机、微耕机、农用车、三轮车、摩托车全部都派上了用场,目前,这个组已经达到‘半机械化’程度,种地不用背,吃水不用抬,这里150户人家都享受到机耕道建设带来的便利。”嘎基村党支部书记安柠乐呵呵地说。
    财政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机耕道项目不仅涉及大街乡嘎基村,同时覆盖双龙镇和麻乍镇。其中,在双龙镇江边村、双龙村建成混凝土路面机耕道5条,总长5480米,建成机耕道错车道16处。在麻乍镇得营村建成3.5米宽碎石路面机耕道1条,总长3190米。
 
2016,9公里机耕道火热施工中
 
  牛棚镇三河村,当冬日的第一缕阳光从山那边照射进村庄的时候,家住该村社房组的村民罗永绍已经走进了农发项目建设的工地。
  现年48岁的罗永绍是典型的庄稼人,平时很少外出务工,以土地种植为主,今年庄稼已经“入库”,正处于“冬闲”状态的他刚听说村里要实施机耕道建设工程就赶紧想办法报了名。
  如今,罗永绍如愿以偿,在工程建设中,他主要负责“对挖出的沟渠进行人工清理”,每天,当夕阳西下,工地放工之后,罗永绍能收获120元的工钱。
  现年49岁的该村瓦厂组村民王花芝也加入到工程建设中,作为妇女,她主要的工作是“搬运东西”,她的工钱是80元每天。
  “三河村位于岩溶地区,水源点少,缺水面大,生态环境脆弱,土层薄,生产率低。群众经济来源少,基础薄弱。饮用水困难,没有修建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工程。全村现有自然通村公路,实际为群众自己投工修建的便道,坑凹不平,路面较狭窄,且晴通雨阻”。这是几年前三河村的具体现状。
  如今,9公里机耕道的建设将为村民打开增收致富的“突破口”,放眼望去,三台挖掘机正在该村土地上忙碌地工作着。男女老少齐动手,投工投劳抢抓时间进行农发项目建设,场面热火朝天。透过这一切,记者仿佛看到,一条条机耕道正带领村民奔上小康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