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书笔记两则
作者:萧萧 时间:2016-12-12 阅读:231
八戒会“啸”就好了
想来,周星驰必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研究《西游记》,在众多拍摄西游记有关的影视剧作中,只有《西游降魔篇》里的悟空和八戒最为丑陋,在我看来,这也是最为接近原著所描述的,特别是其凶残顽劣的本性。
譬如八戒,无论是多个版本的《西游记》,还是《大圣归来》等影视中,均憨厚可爱,惹人怜惜,但原著中,八戒一出场时所说的话,真是要骇死人的。当时观音质问八戒是何方野猪、老猪时,八戒是怎么回答的?原著这样说,那怪道:“我不是野豕,亦不是老彘,我本是天河里的元帅。只因带酒戏弄了嫦娥,玉帝把我打了二千锤,贬下尘凡。一灵真性,竟来夺舍投胎,不期错了道路,投在个母猪胎里,变得这般模样。是我咬杀母猪,打死群彘,在此处占了山场,吃人度日。不期撞着菩萨,万望拔救拔救。”这是八戒第一次登场,与菩萨的第一次对话,且不说他的好色,单看他投错了胎,出生后,“咬杀”了生母,随后“打死”兄弟姐妹,“占了”主人的场地,在此“吃人”、“度日”。活脱脱一个十恶不赦之徒。
这样来看,《西游降魔篇》里八戒一会儿眉目清秀、书生面孔,一会儿青面獠牙、凶残暴烈是最符合八戒本来的面目的。
八戒虽投了猪胎,尚有“一灵真性”在,前世又是“天河里的元帅”,落到“尘凡”的所作所为却是这般让人费解,弑母亲,杀兄妹,杀主人,再到无所不杀。无论你是轮回该受的罪,还是这辈子该有的业,干出这种任何神人所不齿的事,让人十分吃惊。
我想,身份从天上到地下的转变,是让八戒如此大开杀戒的唯一理由。看来贪恋有权有势的“神仙”生活,不是只是人的属性。
我突然就想起阮籍的“啸”来,阮籍是个怪人,先前是“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后来,他不再哭,而是“啸”,余秋雨这样还原他的“啸”:“那应是黄昏时分吧,离开广武山之后,阮籍的木车在夕阳衰草间越走越慢,这次他不哭了,但仍有一种沉郁的气流涌向喉头,涌向口腔,他长长一吐,音调浑厚而悠扬。喉音、鼻音翻卷了几圈,最后把音收在唇齿间,变成一种口哨声飘洒在山风暮霭之间,这口哨声并不尖利,而是婉转而高亢。”
倘若八戒从天庭贬到人间后,无论是猪是人,都会这一声长长的“啸”,那是怎样的场景啊,那才是我心中的八戒啊。
多活几年
魏征梦斩龙王这一故事,打小就听父亲摆谈,那时只是被故事里人间、天堂、地狱三者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光怪陆离的世界所吸引,对吴承恩把现实和魔幻用这种高超的编织手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含沙射影鞭笞社会并没有一点儿体会。今读到魏征梦斩龙王,李世民地府还魂,回想孙悟空大闹阴曹地府,不觉拍案叫绝。
魏征梦斩龙王,龙王怒告李世民,对李世民来说,这一劫是注定的,在森罗殿内的《天下万国国王天禄总薄》上,白纸黑字写着“南赡部洲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贞观一十三年。”也就是说,李世民也只能活到这个年纪了。再看第三回中,孙悟空在森罗殿,亲自查阅了《生死簿》,上书:“孙悟空,乃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岁,善终。”对李世民和孙悟空来说,他们的生与死都是早就注定了的。时辰一到,阎王自会差人前来索走他们的魂魄,终止阳寿。但这两人都逃脱了“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四更。”这一魔咒,孙悟空成了与天地齐寿的顽主,李世民则多活了二十年。
两人逃脱“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四更。”这一魔咒的背后,便大有文章。
先看李世民,依仗的便是人际关系,付酆都判官崔珏是李渊的旧臣,与魏征关系很好,他们经常“梦中相会”,而崔珏是掌管《生死簿》的判官,魏征知道,按照《生死簿》,李世民阳寿止于贞观一十三年,于是修书一封,又是提及每逢节令都“设蔬品奉祭”,又是拍马屁说恭喜崔珏“高迁”,还“情真意切”感慨“奈何阴阳两隔,天各一方,不能面觌”。让崔珏高兴了,才轻轻一点李世民的事:“伏念生日交情,方便一二”。这崔珏看了信后,“满心欢喜”,当场给李世民许诺:“陛下宽心,微臣管送陛下还阳,重登玉阙”。随后李世民见到秦广王后,秦广王知他阳寿尽,客气几句,令崔珏取《生死簿》,崔珏便在生死簿上动了手脚,在“贞观一十三年”的“一”字上添两笔,变成“贞观三十三年”,成功让李世民多活了二十年。
孙悟空便不同了,他在阴曹地府毫无关系,凭的是一身真本事。来到阴曹地府后,被勾死人拖扯了几下,就恼怒起来,拿出金箍棒,略举手就将勾死人打成“肉酱”,吓得十王“整衣来看”,“躬身”与悟空解释:“普天下同姓者多,敢是那勾死人错走了也?”。判官更是“不敢怠慢”,要《生死簿》,赶快“捧出”,要笔,“慌忙捧笔,饱掭浓墨”,递给悟空,悟空三下五除二,“把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勾之。”从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成了与天地齐寿的长命顽主。
到这里,不得不拍手称绝,这些本就是吴承恩在故事编织中的信手拈来之笔,却讽喻世态人情入木三分,读后让人三月不知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