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农民科技观 加快致富新进程
作者:李玉荣 时间:2016-12-17 阅读:149
增强农民科技观加快致富新进程
——访政协第十四届威宁自治县委员会委员董恩省
本报记者 李玉荣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之际,记者就政协委员履职、农业产业发展等采访了政协委员董恩省。
记者:董站长,您好!很高兴有机会采访您,我们就开门见山聊吧。作为科技界别政协委员,您是如何立足实际,开展相关工作的?
董恩省:今后的工作重心将面向全县广大农村,结合自身的业务工作性质,将服务农民的重点放在果树与蔬菜两大类经济作物的良种推广和栽培管理实用技术培训方面,更好地为全县果农、菜农搞好技术指导与服务工作。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带好年轻人,努力壮大专业技术队伍力量,为威宁农业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一是传授实用技术。力争借用 “农民夜校培训”、 “新型农民培育工程培训”、 “精准扶贫”培训、 “农业科普知识普及培训”、 “退耕还林培训”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等培训活动,深入有关乡镇紧紧围绕果树与蔬菜生产管理实用技术全面开展培训工作,尽快让乡、村干部及广大农民接受先进的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实现增产增收,助推贫困户尽快脱贫,助推已脱贫农户尽快致富。二是创建高产示范样板点。在全县境内的东西南北中选择不同地块创建不同种类与品种的果树、蔬菜高产示范样板点,以样板点作为教学场地,就近组织农民现场观摩和学习,让他们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点内农民直接受益,点外农民边学边做随后产生效益,力争让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三是力推新优品种和新技术。结合自己目前正在主持实施的“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威宁示范县)”、“贵州省蔬菜现代技术产业体系建设(威宁综合试验站)”、“贵州喜凉蔬菜春夏错季栽培技术威宁示范及推广应用”项目的实施,在威宁全面开展夏秋蔬菜品比试验工作,重点对大白菜、白萝卜、结球甘蓝、莴笋、花菜等多种夏秋喜凉蔬菜进行品种更新换代研究,将筛选出来的新优品种推广到大面积的生产中,为广大菜农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记者:作为科技界别政协委员,威宁农业科技专家,您认为威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应该如何走?
董恩省:一要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尽快提高农民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工作中的综合素质。要让农民尽快掌握一些看得见、摸得着、一学就会、一看就懂的实用技术,通过掌握实用技术而有效地增加产业化发展的科技含量,从而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二要提高农业技术干部和乡镇、村涉及农业技术引导和指导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便随时为农民解决关键性问题。三要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应采取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对现有企业进行改制、兼并、资产重组以及组建企业集团公司来做大龙头企业的规模,以增强企业的活力、抗风险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四要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组织保证。五要建立和完善产业组织内部的运行机制。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的核心问题是利益分配。完善的利益和风险运行机制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根本保证。六要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政府应扮演调控者、服务者和支持者的角色,要采用多种手段,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产业化建设,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力量跟进的局面。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理顺各种关系,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记者:威宁农业产业化发展有什么优势和不足?
董恩省:威宁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山区广大,农作物种类与农产品资源都极为丰富,特别是夏秋反季节蔬菜的生产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显著优势。不足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难以增加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科技含量。二是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产业化经营组织规模小,竞争力弱。 三是市场发育不成熟,实施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法规不健全。四是农业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利益关系不规范。五是土地流转机制与规模经营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